美国的农村金融与政策

  美国农村信贷系统,是由美国政府扶持与农场主合作相结合的支农信贷机构体系。其前身,是1916年美国政府为支持农民购买土地而成立的信贷机构,1940年政府资本撤出,形成5家区域性农业信贷银行,通过分别设在15个农业州的97家农业信贷服务社向农民提供信贷和代理保险业务。每个信贷服务社的贷款规模从5亿美元到80亿美元不等,是政府扶持的主要支农信贷机构。

  政府金融支农路径

  政府扶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担保,由联邦农业信用银行融资公司帮助农村信贷系统在金融市场以较低的成本发行债券融资,从而以较低的利率向农民发放贷款。一般情况下,这5家农业信贷银行以高于发债成本0.03百分点的利率,从联邦农业信用银行融资公司获取资金,加上0.15个百分点利差后提供给97个信贷服务社,服务社再增加两个百分点,即以比发债成本高2.18个百分点的利率向农民发放贷款,贷款利率通常比商业银行低。

  现在的农村信贷系统是依据1987年通过的农业信贷法案,在整合相关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业信贷系统的全部方针政策由该系统的一个兼职的联邦农业信贷委员会负责(1985年以后是由总统指定的3人董事会),在全国的12个农业信贷区各设有一个农业信贷委员会,根据联邦农业信贷委员会制定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而农业信贷管理局负责具体执行、日常督促和全面协调。

  政府农贷机构直属于美国农业部,这种组织制度较好地保证了农村资金用于农村和农业,并根据不同阶段农业的不同发展目标,调节农业信贷方向和规模。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着发达、健全和多渠道的农业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农业得到包括农村信用体系、政府信贷、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私人及其他金融机构等信贷支持。仅农场贷款额每年就达到2170亿美元,其中政府提供免税扶持的农村信贷系统贷款占32%,农业部和州政府机构贷款占4%,政府担保贷款占4%,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私人机构贷款占60%,能够有效满足农场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

  弱势农场不是“没娘孩”

  对于政府鼓励、扶持的农业、农村项目,以及商业性贷款不愿介入的新农场、弱势农场,主要由联邦政府农业部农业服务署、州政府融资局直接提供支持,贷款和担保资金由政府列入预算予以安排,出现损失也由政府列入预算予以核销。农业部农业服务署主要提供维护农场(土地)所有权贷款、生产经营贷款、意外救急贷款、年轻农民贷款,以及女性、少数族裔、新农场贷款等,约占全部农业贷款的4%。

  对那些信用状况较差、达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要求的农场,由联邦农业服务署和州融资局提供借贷和发债担保,担保额为贷款或发债额的85%~95%,期限可长达18~40年。担保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购买土地、设备,生产经营活动,引用新能源、高科技等。担保融资额达到农业贷款总额的4%。此外,美国小企业局也为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农产品加工、包装、服务以及设在农村的小企业提供类似的融资和担保服务。

  商业性贷款则完全按市场化原则,由农场自主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融资机构申请办理。目前,全美排名前20位的全国性大银行中,有15家涉足农业信贷领域,有5890家中小商业银行、20家保险公司开办农业、土地、农场按揭等贷款业务。它们提供的商业性贷款是农业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

  同时,美国拥有全面、发达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3家全国性的信用服务机构设有上千家分支机构——地区信用局,提供全社会个人、企业、社团等机构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政府档案、法院记录、政府机构的出版物等,都是信用信息的有效来源。此外,银行还通过借款人的客户、供应商以及评级机构、保险公司等查询、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发达、全方位的信用信息记录、评价、应用体系,促进了社会信用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为银行贷款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政府补贴与立法扶持

  美国农业之所以兴盛,除了金融保险扶持外,更多的还是得益于多年来美国政府采取的立法支持、直接投入、生产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和干预。如2002年通过的《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要求,6年内财政对农业的支持要达到1185亿美元。2008年《农业法案》更是将2008~2012年的农业补助金额提高到2900亿美元;除了维持和增加对玉米、小麦、大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补贴外,还将补贴范围扩大到水果及蔬菜等专业农作物。

  政府对农产品生产的补贴,已成为农场主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来,美国政府对农产品生产的补贴,占到生产者总收入的15%~24%。政府还为农户提供有关市场信息、农产品政策、出口对象国贸易政策、环境、运输、检疫、卫生标准等多方面的信息,以帮助扩大生产与出口。

  长期、高额的财政支持和充分、有效的竞争,使美国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建立了从生产方式到生产力水平都极为发达、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强大的现代化农业。随着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农场规模逐步扩大,收入大幅度提高,美国农业生产经营者甚至一些其他行业的业主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积极投资,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在这种良性循环和竞争下,实力弱、素质低的农场主被挤出农业领域,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持续下降到只占全国总人口、总劳动力的1%以下。土地的不断集中,规模化经营持续强化,使得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入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美国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其在国内国际的竞争优势也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