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有哪些?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有哪些?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规金融机构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前三种为主;非正规金会、钱庄、典当行、民间集资、民间票据市场等。

1.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是我国网点最多、业务辐射范围最广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起着主渠道作用。农业银行的经营既有政角性目标也有商业性目标,重点支持的是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开发、农村勃镇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以及乡镇企业的信贷需求等,但由于农业银行的蓿业化经营目标,而农户缺乏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抵押品,以及信息不对称笔原因造成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时的低效率。

2.农业发展银行

由于农业具有弱势产业的特征,因此世界各国政府一般都设立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其成立之初被设计为全面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对我国农村发展与农业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农业发展银行是农业信贷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其支持农副产品收购中的信贷投入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额。农业发展银行的机构主要分布在省、地市和部分粮食主产区的县市。1998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办的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营业务等项贷款业务划转到有关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集中精力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管理。

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逐步拓展。一是根据国务院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将传统贷款业务的支持对象由国有粮棉油购销企业扩大到各种所有制的粮棉油购销企业。二是2004年9月,银监会批准农发行开办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业务。三是2006年7月, 银监会批准农发行扩大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范围和开办农业科技贷款业务。四是2007年1月,银监会批准农发行开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形成以粮棉油收购信贷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信贷为一翼,以农业和农村中长期信贷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式业务发展格局。

3.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简称“农村信用社”,是农村根据自愿原则组织起来的集体合作金融机构,其成立宗旨是为农民、为社员服务。其特点为:由农民投资人股,资金优先服务于人股社员的贷款需求,与一般金融机构相比有较强的自助性、合作性特点。农村信用社几乎全部在县市及以下,主要任务是: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农信社是目前我国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网点几乎遍及所有乡镇,是与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据2006年召开的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披露,2005年有7000多万农户得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占有贷款需求农户的60%。

4.邮政储蓄机构

邮政储蓄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农村存款市场,邮政储蓄与农村信用社存在着激烈竞争。2007年年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开始按照商业化运作,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为农村服务的有效形式。同年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监管工作会议指出,邮政储蓄银行的信贷服务主要面向农村。

5.其他新型正规金融机构

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本质上属于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一种,但他们在业务特征、风险偏好、客户对象等方面又有别于传统商业性金融机构。以村镇银行为例,它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在农村金融市场中采取错位竞争的方式经营。比如,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融资和咨询服务,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实行低利率政策,创新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科学确定农业贷款周期,满足农民季节性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等。

6.非正规金融组织

非正规金融组织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它们所提供的融资方式主要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的、灵活的、自有的融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金融贷款的需要。但外部制度环境对民间金融一 直是不利的。即使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民间金融组织仍然发挥了相当部分的农村融资功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可以说,非正规金融组织是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形式。2008年8月,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指出:“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困难,有利于打破我国长期以来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垄断市场的格局,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多年争议后的民间借贷将可以正式进入金融领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