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短板。
过去,做农村金融似乎是政治任务,是扶贫课题。而如今,传统金融机构一听就皱眉头的农村金融却正在迎来“新玩家”――互联网公司。
2011年,银监会发布《关于继续做好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彼时,互联网金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汇。时间来到2016年年初,“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的表述已经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此时,农村金融已成为互联网公司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无论是大佬还是创业公司,大大小小的互联网金融玩家纷纷卷起裤管“下乡圈地”。
对于“新玩家”入场的意义,农业部经管司副司长黄延信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以往农村金融是一潭死水,他们入场后就把这潭死水搅成了活水。
黄延信解释道,农户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金融组织的竞争,原有的金融机构缺少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压力和动力。“新玩家”进入,意味着农村多了新的金融组织,给农村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有利于促进已有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互联网大佬此番“高调示爱”农村金融,可谓有备而来,特别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更是依托已有的电商平台,不只做金融,而是会渗透到三农的“全产业、全过程”。而通过平台积累的农户的消费、支付、物流等多种数据源又会成为未来农户贷款的基础数据,这无疑是互联网公司渴望看到的良性循环。
互联网正在重塑农村金融。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支点撬动农村经济发展,乃至“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缺少有效的金融服务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黄延信表示,金融本身是一个纽带,通过它可以把各种要素连接起来,起到黏合剂的作用。同时,金融也起到血液的作用,运转得越快,生命力越旺盛。
农村金融正被互联网公司视作一个大风口,另一方面,正如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在一篇文章中所讲的那样,互联网能成为解决农村工作难点的手段。从互联网在农村发展的趋势来看,将会展现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我国农村又一次重大变革。
农村金融,已从无人愿意开垦的“处女地”,变为互联网大佬眼中的大蓝海和大风口。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要在未来3至5年,在全国1000个县撬动万亿的社会信贷资源。京东已建成15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覆盖27万个行政村。
互联网金融正在农村跑马圈地
不需要任何抵押品,也不用经过复杂的申请审批过程,更不需要找人托关系送礼,低三下四地求人,只要点一点手机,农民们就可以凭借“信用”获得购买种子、农药、化肥、鱼苗、仔猪……的贷款,待丰收或成熟后再还款,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利息还不高。有了钱,农民们就可以建大棚、盖猪舍,甚至买台无人机洒农药……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猕猴桃、苹果树、鸡鸭鱼猪……买份保险,即使遇到天灾,也不用再担心一无所有。
这不是畅想和愿望,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享受这些“金融服务”的是过去连张信用卡都办不了的普通农民,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ATM 机都没有用过,取钱都要骑车十几公里到镇上。
农村金融,这个几年前还无人愿意开垦的“处女地”,正在成为互联网大佬眼中的大蓝海和大风口。野心勃勃的大小玩家们,正在试图进入这些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寻求一切可能的机会。
今年1月,蚂蚁金服成立了农村金融事业部,针对三农用户的生产、经营、生活提供各类普惠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保险、融资、征信等。3月,蚂蚁金服还宣布了一个名为“千县万亿”的计划,要在未来3至5年里,在全国1000个县撬动万亿的社会信贷资源。4月底,蚂蚁金服在B 轮融资后宣布,将普惠、绿色、农村和国际化确立为未来发展的四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