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51号)精神,推动我市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快经济转型和社会事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传统工业加快渗透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初具规模。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0%,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45%。全市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打造2个大型网络购物平台,围绕各县(市、区)县域特色产业全面建设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商交易额突破1800亿元。基于互联网的社会服务基本普及,互联网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便捷。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城区家庭普遍具备100Mbps宽带接入能力,农村地区普遍具备8Mbps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行政村光纤通达率80%。

到2020年,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促进制造业、农业等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2%,电商交易额突破2500亿元。互联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市城区家庭具备1000Mbps宽带接入能力,农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行政村实现宽带全覆盖。

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二、重点行动

(一)“互联网+”创新创业

1.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全市科技成果信息公开系统,完善廊坊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争列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发展创新创业社会化服务,深化与阿里巴巴、腾讯、神州数码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的合作,鼓励其发挥产业整合和技术优势,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计算、存贮和数据资源,提供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服务。(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人社局负责)

2.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支持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创新,积极推进京津冀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鼓励产学研联合创新,支持京津高校、院所和央企与我市开展合作创新。积极利用京津冀技术交易网络服务平台,争取更多的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促进京津创新成果到我市实现孵化转化。到2018年,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技术交易市场网络。(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负责)

3.实施众创空间建设工程。鼓励各类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建设一批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推动创客咖啡、京东创客孵化空间work+、壹佰文创孵化基地、星火创客等众创空间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服务能力;鼓励盘活老旧厂房、闲置办公楼等设施,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鼓励行业领军企业、特色优势企业建设一批需求明确、特色鲜明的创业孵化器;吸引京津知名企业来我市创建一批众创空间或分支机构。(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负责)

(二)“互联网+”制造业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家具制造等重点产业,建设廊坊“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研发机构、生产企业、销售商和用户的协同,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实施数字化车间改造工程,引导企业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对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等进行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在车间内部形成“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专用网络”的工业物联网。(市工信局、市科技局负责)

2.实施人工智能培育工程。鼓励企业加快产品智能化转型,促进制造业产品与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自动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和跨界融合创新,提升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强化产学研联合,深入推进互联网与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依托香河机器人产业园,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型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负责)

3.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施个性化定制工程,支持生产企业利用互联网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鼓励互联网企业为生产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鼓励企业建立全产业链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检验检测、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支持制造企业依托物流(快递)网络开展综合集成制造和分销配送。(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邮政管理局负责)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

1.加强网络服务化体系建设。建设智慧农场信息管理平台,整合现有农业资源,抓好产业布局、市场对接、产销统筹、风险管控,提高对农业生产、质量安全、品牌打造、电商销售、加工配送等全产业链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完善产品发布、资讯展示、产品交易、在线支付、商户评价和投诉等功能,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线上交易。发挥相关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农业园区为依托,建立粮食、果品、蔬菜、畜牧、水产等物联网应用试点,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耕地质量管理、肥水药精准实施、农机导航与调度等农业生产关键领域,加快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负责)

2.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信息网络,推广视频监控等技术,提升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防控、应急等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大力推广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环节的应用。不断扩展追溯体系产品覆盖面和地域覆盖范围,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等部门负责)

(四)“互联网+”智慧能源

1.提升能源生产智能化水平。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依托骨干能源企业,建设泛能微网交易调度平台,实现多能融合、信息对称以及多边交易功能,实现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能源设施利用率、能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改善,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气比例显著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及用户体验大幅提升。建设完善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发挥其能源资源配置和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提高大容量远距离受电、新能源电力消纳和“电能替代”能力。(市发改委负责)

2.建设多元能源网络。探索新能源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能源云平台。支持大型商场、宾馆、体育馆以及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建立多种能源互通互联的能源网络运行模式。支持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建设,提供运行监控、销售租赁、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及其他增值服务。(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负责)

3.创新终端能源消费模式。推进全市配电网建设改造,普及智能电表,支持电力光纤到户。推动建立统一的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推进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实现绿色电力点到点实时交易和补贴结算。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和领域推广电能替代。积极推进碳交易,提高燃气、电力等清洁高效能源在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市发改委负责)

(五)“互联网+”现代金融

1.鼓励传统金融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模式开发创新业务,建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线上线下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在融资规模、周期、成本等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廊坊银监分局负责)

2.优化互联网金融环境。加快推动金融IC卡在京津冀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好金融IC卡具有的电子钱包和闪付(非接触式支付)功能。探索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支付平台建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可持续的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应用机制,优化全市信用环境。(市政府金融办、市政府信用办、人行廊坊市中心支行、廊坊银监分局、市发改委负责)

(六)“互联网+”政务

1.提高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政务服务网络平台,通过门户网站、政务服务中心APP、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在线申请、材料下载提交、办事预约、网上预审、行政审批等功能,充分发挥网络化办公的优势,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智能数据中心,实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对接,并为县乡级政务服务中心提供行政审批“云”服务,构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社会信用、市场监管、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及时更新完善政府部门网站,全面提升政府管理和网上公共服务水平。(市政务办、市工信局、市安监局等部门负责)

2.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依托公务云计算中心,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平台,汇集全市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资源,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其他共享信息资源目录的统一管理,为各部门提供资源检索和数据资源使用的安全认证与授权服务,推进全市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平台,对现有政府数据资源进行采集梳理并整理提质,搭建政务数据资源开放服务平台,在满足公共安全和法律道德要求的前提下,有序平等面向社会开放数据供给。推进发改、国土、环保、科技等部门审批事项(涉密内容除外)全流程网上公开。(市工信局、市政务办、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等部门负责)

(七)“互联网+”惠民

1.“互联网+”人口健康。建设标准统一、融合开放、有机对接、分级管理、安全可靠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联通区域内所有卫生计生机构和行政主管部门,集中所有卫生计生数据信息,实现远程会诊、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健康咨询等服务;融合居民就诊卡、新农合卡、预防接种卡和妇幼保健卡等功能,建立居民健康卡,通过与银行合作,实现跨地区、跨机构就医、健康信息管理、费用结算、金融服务等应用。(市卫计委负责)

2.搭建“互联网+”智慧医保平台。在人社部统一制发的社会保障卡基础上,积极拓展社会保障卡功能,打造智能、融合、惠民、安全的“互联网+”智慧医保平台,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结算,为全国医保互联互通打好基础。实现医保政策、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参保信息、消费信息、报销记录、健康档案等网上及个人足不出户办理医保相关业务;实现社会保障卡前端及网上预约挂号、结算,方便参保人就医、购药。(市人社局负责)

3.发展健康养老和便民服务新业态。鼓励社区和养老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导航定位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推进智能居家养老。依托燕达健康城、鲁能生态度假区,打造全国智能养老实验基地,促进我市养老和医疗资源等信息共享,实现跨区域养老补贴和医保结算。建设全市社会救助和优抚信息管理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微信“城市服务”试点。(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负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