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过,相比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农村土地金融市场相对发达的国家,我国的农村土地金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美国农村土地金融:“联邦土地银行+土地银行合作社”混合式
美国农村土地金融体系始建于20世纪初,以联邦土地银行为主要载体,实行“自上而下”的农村土地抵押融资机制。即:联邦农业信用管理局——联邦土地银行——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
美国将全国分为12个农业信用地区,由政府出资各区设立联邦土地银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力量推动,引导农民成立土地银行合作社。
在贷款流程上,首先,贷款人将其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证书交给联邦政府作为抵押品。然后,贷款人向联邦土地银行下属的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递交土地贷款申请书,并说明具体用途、期限和数量。最后,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对贷款人的土地进行评估并写出具体报告。若认可贷款行为,则联邦土地银行合作社在申请书上签字以视作担保,并呈交土地银行再次审核。审核通过,则保留贷款资料,贷款下发农村信用合作社,然后由同村信用合作社发放给贷款人。
日本农村土地金融:“三层分立、独立融资”
二战之后,在农业协同组织的基础上,日本组建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基层农协中的信用合作组织(基层农协)、都道府的信用联合会(“信农联”)、中央的农林中央金库(“农林中金”)。在运作过程中,三个层次具有相互独立的融资功能。
在贷款流程上,首先,普通农民通过入股形式加入基层农协,基层农协又入股加入“信农联”,“信农联”再入股加入“农林中金”。其次,在开展抵押贷款业务时,由“农林中金”贷款给“信农联”,“信农联”贷款给基层农协。最后,由基层农协贷款给农民。
德国农村土地金融:“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联合合作社”
德国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方式主要是土地信用合作社接个土地银行模式属于“自下而上”的农村抵押贷款模式:社员(地主或农民)——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联合合作社。
具体操作流程中,首先,凡具有贷款意愿的土地所有者,自发设立合作社,将其拥有的土地作为抵押物托付给合作社处理。需要借款的抵押信用合作社社员应填写借款申请书,并携带其土地所有权证明文件到合作社办理借款手续。
其次,政府授予合作社发行土地债券的权利,合作社以农户土地作为支撑在市场公开发行债券来融资。
最后,合作社对农户土地进行考察和估值,并核算贷款数额,与农户签订贷款契约,发放贷款。农户偿还完借款之后,土地由合作社基于返还。
国外模式对于我国农村土地金融的可借鉴之处
单纯的“拿来主义”不是明智之举,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决定了其农村土地金融的特殊性,不能生搬硬套。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实际国情,科学借鉴国外农地抵押融资的有益经验。从国外农村土地金融的模式上来看,对我国有以下几点借鉴意义:
一是建立更匹配农民需求的金融服务模式。我国并不缺乏给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只是相对于美、日、德三国,尚欠缺更匹配农民需求、更针对农业生产特点的服务模式。
二是完善农村土地价格评估制度。公正的土地价格评估是农地抵押贷款的重要前提,我国目前并未建立全国性范围内统一的农村土地价格评估标准体系,并且农地价格评估机构专业机构及人才也较缺乏,但也有乡村网等平台已经开始农村土地估价标准的探索。
三是创新土地抵押贷款组织架构。从美、德、日三国的模式来看,建立由政府主导或监管的土地银行和引入专门的保险机构尤为必要。一方面使农地抵押贷款业务获得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降低或者规避抵押贷款的风险。国内目前在汉寿、阜阳、昌吉等地开展了土地金融PPP政企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地方政府与互联网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多方合作,共同规避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