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需求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市场观念不断增强,农户贷款需求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民的需求由原来简单的生产生活需求逐渐向扩大再生产、高层次消费需求转变,零散、小额的需求逐渐向集中、大额的需求转变,并由传统耕作的季节性需求向长期性需求转变等等,农户的贷款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农户的贷款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农户获得资金困难
农户资金需求较为普遍,但因受农户缺少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金融机构和农户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除正常交易成本外的非正常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制约,农户获得资金困难。另外,农户贷款需求的主要目的是生产经营,其次是用于生活消费,而用于发展需要的比重很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29个省区的调查表明,2007年有借款需求的农户占六成,申请借款的农户大约占五成,但真正获得借款的农户大约只有一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年对甘肃、青海、新疆、河北四省(区)进行的农村金融问题调查发现,农户贷款最重要的目的是补充生产与经营成本,占需要贷款农户的45. 3%,其次是治病(占17. 2%)和子女教育(占13. 60/0)。
第二、农户贷款需求存在着区域性差异
我国地域广阔,农村自然和生产条件差异明显,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农户贷款需求存在着区域性差异。落后地区的农村经济相对封闭,农户收入以实物收入为主,农业生产主要维持简单再生产, 农户负债能力都很弱,贷款需求主要表现为消费型的生活需求,以应对大项支出和临时性支出;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亟待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向多样化发展,农户资金需求增大,需求结构呈现多样化。2002年,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贷款余额总量分别是12 109. 31亿元、8 132. 19 亿元和5 254. 12亿元,贷款总额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失衡(见表6-1)。
第三、农户贷款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虽然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的季节约束有所减弱,但总体而言,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均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自然因素随季节变化并有周期性,俗语说“春播、 夏管、秋收、冬藏”,农业生产的季节特征仍十分明显。“春贷秋收冬不放”则成为农村金融的典型写照。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 而且农户的贷款需求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农村的资金需求表现出随季节波动的特点。在对四川省梓潼县的贷款需求调查中发现,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的贷款需求集中在第一和第三季度,而非农业户的贷款需求时间却没有规律性。
第四、对农户的贷款往往收益低而风险高
我国农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组织化程度弱,农业生产的效率普遍低于其他行业,因此农户借贷的收益率相对较低。从农业借贷的风险来看,同城市工商信贷相比,由于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农业借贷面临更大的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对风险主体而言是不可抗力风险,而且很难预期到。农业生产的预期收入较低,农户的贷款需求规模不大,否则还款的压力太大,债权人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加。
第五、农户贷款具有借贷额度小的特点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起点的土地承包制,在确立了农户经营的主体地位,重新构造了农村经济微观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规模狭小造成的中国的小农户经济特征,导致农户的贷款需求表现出以小额为主的特征。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年对甘肃、青海、新疆、河北四省(区)的调研资料显示,在贷款农户中,需要小额贷款的占了绝大多数,其中21.2%的需求在3000元以下.57.5%的需求在1万元以下,73.6%的需求为2.5万元以下的小额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