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如何推进改革、加快创新

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看,“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一方面应继续发挥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作用,特别是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政策引导,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要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加大利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是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年农村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虽然“农村金融创新”是个老话题,但放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并冠以“加快”一词,说明农村金融创新的速度和空间仍有待提升。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并置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7年工作的第二条,希望2017年“三农”工作能继续为全局作贡献,足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也表明农村金融创新必须加快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接,在提升自身供给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金融创新,只有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才有前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必将带来更多金融需求,推动农村金融更快创新。

自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来,农村金融创新的成绩有目共睹。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曾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导向,紧紧围绕市场变化和各种需求,大胆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要求突出表现在贷款需求多元、额度增大、利率灵活、手续简便等方面,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顺势求变,立足“三农”需求,推陈出新,多元拓展,形成了适应不同市场主体需要的涉农信贷产品体系。

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方面,有关方面不断健全政策支持、公平准入和差异化监管制度,努力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特别是随着农村金融管制的放松,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纷纷试水农村金融市场。比如,蚂蚁金服在2016年12月20日宣布,将全面开启农村金融战略,推出“线上+线下”熟人信贷、供应链金融等服务。蚂蚁金服表示,未来三年,将带动合作伙伴及社会力量为“三农”客户提供累计10000亿元信贷。而截至2016年12月中旬,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服务的涉农用户分别达到1.5亿、1.3亿、3300万。民营银行和互联网巨头的介入,给既有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压力和生存危机,也形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鲶鱼效应”,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大大增强。

虽然成绩斐然,但我们也应看到,农村金融与广大农民的需求之间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农业生产“贷款难”“抵押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何通过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增加信贷有效供给,仍是摆在各类农村金融参与者面前的难题。

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看,“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一方面应继续发挥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作用,特别是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政策引导,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要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加大利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

我国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网点布局较少的问题,甚至还存在众多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一些边远地区乡镇,人口少,居住分散,金融业务需求不足。如果依托互联网金融,打破地域、时间限制,为农民提供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就能较好地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需求。因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对信息的整合,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时间、空间、成本约束,对创新金融模式和服务、完善金融市场、推动金融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在农村金融前面加上“互联网”的要素,更是对原有农村金融模式的重构。在这一模式重构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机遇,也激发了需求,而重构者不仅应包括互联网大佬这些新锐力量,也应包括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各种力量汇集在一起,农村金融创新才能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才能根本改善。

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未来必须加快市场导向的农村金融改革。不仅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为农民提供新型金融服务;也应当鼓励传统电商在为农村提供商品服务的同时,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应加快商务转型,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渗透力度和覆盖面,以稳固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主力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