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 “互联网+”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文山州“互联网+”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2016年6月

前  言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当前文山州发展“互联网+”正处在新的起点,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要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进行跨界融合,助推文山州实现跨越发展。

文山州 “互联网+”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行动计划依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云发〔2015〕21号)、《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5〕92号)、《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文政发〔2015〕47号)、《文山州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6年)》等文件编制,明确了文山州“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发展思路、任务及路径,是文山州“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

一、发展基础

“互联网+”信息基础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山州立体化现代通信基础网络、信息资源体系和开发利用机制初步形成,移动通信网络州、市(县)、乡(镇)的覆盖率达到100%,目前我州3G网络已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文山移动4G网络有效覆盖率90%,全州8县(市)主要城区已完成有线光纤网络100%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已达50%,2016年将完成100%的乡镇覆盖和60%的行政村覆盖,到2018年底前完成全州行政村光纤网络100%全覆盖。文山电信4G网络覆盖全州8县(市)及重点乡镇,2016年将实现全州行政村全覆盖,光纤网络覆盖全州县、乡镇及行政村,达92%,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已初具规模;电子政务工程稳步实施,全州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州、县(市)两级政府和部门网站已大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内容逐渐丰富;新型农村医疗信息系统等已基本建成,农事E网通、民政E网通等网上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城市视频监控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初步建成,“互联网+”信息基础条件逐步完善。

“互联网+”发展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二五”以来,文山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5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亿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增长1倍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亿元,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7.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8:36.0:42.2,国民经济实现持续稳步增长,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积极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以“两廊一圈”战略推进中越合作,提高两国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两国投资和经贸合作。同时,云南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为文山加快“互联网+”发展创造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文山州是云南省的东大门,是云南乃至全国与越南合作的窗口,是国家沿边开放的前沿,加快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互联网+”发展载体更加丰富。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不断显现,文山国际汽车城、砚山综合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富宁鸿浩水产、丘北云泰等企业逐步成长为出口龙头企业,香港美泰(玩具)、金鼎服装、中恒科技等出口加工企业落户砚山;各类园区发展基础逐步夯实,麻栗坡(天保)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初具规模,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马塘工业园区、三七产业园区和砚山工业园区成为省级工业园区,天保口岸核心区启动实施了拓丰物流中心、国际边贸城等一批项目,马关边境经济合作区、富宁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快建设,为推动文山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组织、要素配置、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抓住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发展机遇,以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手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制造业、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文山州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文山州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快渗透融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各领域互联网应用逐步普及。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激发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企业内外实现网络化、协同化的生产组织模式,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劳动者就业更加多样性、个性化。到2020年,全州建立2个“互联网+”重点示范县,建设3个“互联网+”产业示范区,4G网络覆盖95%以上的自然村,8M以上宽带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各行业上网率超过60%。

三、重点行动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

1.工作目标

到2017年,电子商务观念日益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全州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不断融合,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电子商务年销售额占商品零售总额比例超过沿边八个州市的平均水平,发展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重点任务

培育农村电商环境。深入实施电子商务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立州、县(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实施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支持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全面推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推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常态化对接。

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围绕服务电子商务交易、技术支持、仓储物流、网络推广、代营运、视频、美工、培训教育、售后服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产业。组织开展面向基层政府、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提高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和农民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水平,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邮政、供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既有网络对接合作。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动全企入网工程,鼓励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深入实施“一县一品”工程,筛选出全州优势特色产品,对产品进行品质认证,集中力量进行网络营销,打造知名网络品牌。鼓励中小企业运用阿里巴巴、苏宁云商、京东、一亩田、邮乐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结算等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区域特色农产品在第三方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

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围绕大众消费的多元化、特色化与差异化需求,推动“互联网+”融入群众吃、穿、住、行、医、教、娱乐、旅游、医疗等各种消费中。

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应用,支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内贸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境批发和零售业务,加大人才、资金和技术投入,逐步提升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支持企业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探索建设集保税展示、物流、交易、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合理增加消费品进口。

(二)互联网+现代农业

1.工作目标

到2017年,创建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初步建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与互联网结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州、县(市)、乡镇三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形成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文山州特色农业新模式,重点监管食品品种可追溯率达80%。

2.重点任务

互联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县(市),带动全州农业智能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值空间。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农业小巨人”进行物联网改造。主动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关注农业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健全全州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互联网+精准化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增强对温湿度、光照、土壤等农业生产环境的精确监测能力,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智能化水平。引入标准化认证体系,积极与市场准入机制衔接,扶持丘北辣椒、广南八宝米、石斛、富宁八角等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市场进入能力。主动对接引入农业服务平台,实现产销衔接,将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打造现实版“QQ农场”。

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粮食、食用油、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重点监管农产品电子追溯。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区建设,建立完善部门预警、企业管理、公众查询等平台。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

互联网+三七产业。以互联网思维促进三七产业创新跨越发展,延伸三七产业链,逐步形成覆盖全国和国际市场的三七营销网络。利用“科技入滇”平台,集合三七龙头企业、国内外科研院所和文山学院等多方面力量,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开展三七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在建设云南省三七农业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国家三七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构建有基地试验推广、企业技术开发、国家地方专业研究组成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文山三七电子交易市场、文山三七网上商城等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引导并鼓励三七产业电子交易。建立健全三七流通追溯体系,覆盖三七种植、产地加工、经销、专业市场、饮片和中成药生产、饮片经销、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等关键环节,保证三七质量和用药安全,提升文山三七品牌效应。

(三)互联网+新型工业

1.工作目标。到2017年,建成1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个智慧园区试点。到2020年,建成2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智慧园区试点达到5个以上。

2.重点任务

互联网+智能车间。围绕车间智能化、企业网络化,引导发展智能制造。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医药、食品、有色金属等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行业,遴选一批行业示范带动作用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重点骨干企业,开展行业智能车间示范和应用推广。

互联网+传统产业。借力“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围绕铁合金、建材、机械制造、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重点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新型冶金化工重点支持以数字矿山为代表的智能矿业示范工程建设,加快信息通信技术与矿业的融合,鼓励大型采选设备与先进物联网、模式识别、预测维护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结合,推动矿业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数字化。铝工业重点发展绿色智能制造,推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推广变频节能技术,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中心,实现生产工艺流程智能化。在培育发展以三七、辣椒、油茶等为主的特色轻工业方面重点发展全自动生产线,实现生产控制、产品检测的智能化,推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精益生产、数字化制造、产品信息追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等,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信息化水平。

互联网+智慧园区。加快园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网络的部署和建设,提高宽带接入能力,为园区实现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提供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先行先试,支持产业(工业)园区依托国内优秀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产品设计、质量检测、行业数据库共享、软硬件租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公共信息服务。依托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开展“智慧园区”试点,努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园区管理服务新模式。

(四)互联网+旅游文化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建成2家智慧旅游景区试点、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3星级以上宾馆无线网络全覆盖。

2.重点任务

互联网+智慧旅游。推进广南坝美、丘北普者黑、麻栗坡老山等旅游景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互联网技术在旅游资源利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体验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旅游相关信息互动终端等设备体系建设。依托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智慧旅游监管服务,实时发布景区游客流量、团队分布、旅游交通等信息。发展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互联网旅游新业态,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旅游信息推送、咨询投诉等服务。鼓励旅游企业利用旅游大数据挖掘分析手段,通过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对潜在消费群体营销,激发市场消费需求。

互联网+文化资源。以广南地母文化、句町文化、高原壮乡文化、文山市世界区域性苗族文化等为发展焦点,推动文化内容数字化。树立互联网信息消费理念,推进传统文化数字化进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技术,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加强基础文化资源平台建设,构建贯通不同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资源统一展示与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展示与线下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文化资源服务模式。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资源开发、共享与管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互联网+文化传播。提升本土文化企业网络服务能力,支持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促进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与现代生活广泛结合的应用、推广和交易,打造线上线下文化消费新业态。推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全产业链与内容服务、应用商店模式整合发展,实现文化产品消费渠道网络化、消费体验虚拟化、消费终端集成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