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粮食流通工作要点

2017年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安徽大发展大提升的关键之年,也是全省粮食流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全省粮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打造“五个皖粮”升级版,实现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前列目标。

主要目标任务:正常年景全社会粮食收购量100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00万吨。加快“智慧皖粮”信息化三期建设,推进地方储备粮在线管理。实施《加快粮食加工转化实施方案》,争取粮油加工业产值达到2560亿元。粮油产业经济调转促取得初步成效,全省粮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稳步提升。

一、着力完善粮食收储调控体系

1.推进收储制度改革。深入研究稻谷、小麦收储制度改革方向,完善优化地方补充性收购政策。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市场化收购粮食信贷支持力度。强化产销衔接。

2.抓好粮食收购。提前研判粮食产购形势,科学制定应对措施。严格执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适时启动执行预案,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坚决防止发生农民“卖粮难”。强化收购监督检查,维护市场收购秩序,严厉打击“打白条”、压级压价等坑农害农行为。

3.加快粮食“去库存”。谋划地方性“去库存”政策,鼓励企业、农民多存粮,努力减少政策性库存增量。积极提供信息、组织、协调服务,促进粮食外销。落实国家消化玉米库存政策,支持玉米加工转化。严厉打击“出库难”“转圈粮”等违法违规行为。

4.优化储备粮功能。优化地方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布局,适当增加成品粮油储备。推进地方储备轮换销售全部进场公开竞价交易。适时开展动态储备试点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承储地方储备粮,盘活储备资源,激活发展潜力。

5.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健全省、市、县级的系统监测预警体系,增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要时点、重点对象的监测频率。适时发布粮食统计和市场信息。

6.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健全应急供应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确保粮油市场供应平稳有序。

二、持续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

7.加快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抢抓国家布局建设五大通道机遇,建设一批集仓储、运输、加工、贸易、质检、信息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物流园区,发挥好中转枢纽作用,争取获国家粮食局挂牌。

8.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细化“智慧皖粮”三期顶层方案设计,统一规范数据标准、接口和协议。推动大数据技术在行业管理及宏观调控中的应用,推进粮食行业“双随机”抽查名录库和粮食行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用2年时间全面实现地方储备粮在线管理。

9.启动“皖粮产后服务工程”。选择一批产粮大县试点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体,盘活仓储、烘干等设施存量,组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代储存、代烘干、代质检、代加工、代销售“五代”专业化服务。

10.加强军粮供应体系建设。健全军粮供应网络体系,启动首批国家级国防动员中心(军民融合基地)建设,实现军粮采购省级统筹。加快推进军粮供应、应急供应、成品粮储备、放心粮油、主食产业化“五位一体”融合发展。

11.抓好储粮安全和行业生产安全。强化粮食“两个安全”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底线。推广绿色储粮、光伏发电、“四合一”升级技术,推进“智慧粮库”“生态粮库”建设。

12.建设粮食质量检验监测网。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质量会检和品质测报工作,落实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年度计划和省级监测方案。完善2个市级、着手建立40个县级国家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经国家粮食局验收通过后,挂牌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

三、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13.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粮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意见》,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形成生产与加工、科研与产业、企业与农户相衔接配套的产业集群。

14.培育壮大粮油类龙头企业。印发《加快粮食加工转化的实施方案》,指导稻谷、小麦、玉米、油脂加工转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粮机制造重点企业制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技改创新,开发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组织银企对接、科企对接,服务企业融资和科技需求。

15.实施“安徽好粮油”行动计划。争取省政府设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实施“安徽好粮油”行动计划,推广专用品牌粮食种植,支持“皖人食皖粮”、“放心粮油”、“主食厨房”工程建设,打造放心粮油、主食产品半小时消费圈。每个市重点打造1个、省级重点打造1-3个区域公共品牌。积极参与省内外展示展销,全面提升“安徽好粮油”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16.创新粮食产业经营业态。积极推进“互联网++”粮食,发展电子商务、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协同推进线下线上粮油和主食产品营销,打造面向全国专业粮油和主食厨房电商体系。引导粮油加工业与旅游、文化、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17.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按照“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目标,通过调整布局、资产重组、资本融合和资源整合,打造具有区域粮食“压舱石”作用的国有粮食企业集团。这项工作今年要有实质性进展。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推广“粮食银行”经营模式,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

18.打造合肥国家粮食交易备份中心。加快提升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品牌、功能、层次和规模,充分发挥“中国粮食网”品牌效应,打造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中心之一。引导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和用粮企业入驻交易网络,引入第三方检测、配送、物流服务。

19.引导和推动粮食企业“走出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支持企业参与省外、境外开展粮食规模化生产、加工、储运以及粮机制造经营,提高安徽粮食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强化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工作保障措施

20.抓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严格公正开展好“省考”,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督促引导作用。对照国家考核要求,加强省市县联动,严格责任落实,全力以赴迎接首次“国考”。

21.加快“法治皖粮”建设。修订完善《安徽省粮食收购资格管理规定》等地方法规规章,认真贯彻落实《省粮食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皖粮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法治宣传培训,推动行政许可网上审批。

22.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加快推进粮食经营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政策性粮食库存监管,加快实现地方储备粮库存的动态监管。加强粮食流通监管队伍建设,落实监管经费,配备执法装备。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粮油先行”。

23深入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工程。深化与省内外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建设粮油产品研发中心,加快行业急需的技术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健全行业引才机制,实施培训提升工程。加强行业前瞻性研究。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和督查问效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做好援疆援藏和行业扶贫工作。

24.加强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和宣传引导。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粮食流通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舆论环境。认真办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纪念日、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

五、加强粮食系统党建和党风廉洁建设

25.强化政治意识。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到全年工作当中。发挥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26.坚持从严治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自觉强化“四个意识”,讲看齐、见行动,推动党建工作和粮食流通业务工作实现深度融合。认真落实“六个从严”要求,切实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做好粮食流通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27.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一岗双责”“一案双查”制度,真正把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围绕重要事项和关键岗位,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坚决从严查处算计国家、坑害农民、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