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总体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县委、县政府“六大战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坚持“生态化、融合化、智慧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方向,进一步转优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建设农业强县;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切实增强美丽乡村韵味,进一步建设生态、生产、生活协调的新农村,为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县域典范奠定坚实基础。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发展提升农业七大特色产业2万亩,争创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一、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1.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进一步整合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源,不断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力度,稳定粮食面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不断创新粮食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育供秧、植保、机械作业、烘干、加工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2017年,全县新建粮食功能区1.82万亩,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其中新建粮食高产示范片1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财政局)
2.推动农业产业加快转型。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注重品质提升,全面推进农业七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着力打造“品质农业”;加强设施装备,积极推进“机器换人”、“设施换地”,加大信息、工程技术等在农业领域的集成应用,积极推进“智慧农业”;不断健全产业链,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创新新型农业产业资源,推进农业产业与加工、互联网、休闲观光、文化创意及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第六产业”。2017年,新发展和改造农业七大特色产业2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0.5万亩;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和经营收入分别达到700万人次和11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旅委)
3.推动农业平台不断完善。按照“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融合发展、机制创新”的要求,积极创建省级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一区一镇”),全力打造农业“两区”建设升级版。以“农园新景”实验示范带为核心,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打造特色亮点,全力争创全产业链发展的省级长兴农园新景水果产业集聚区;坚持生态循环、农旅结合的发展理念,推进吕山乡、泗安镇和洪桥镇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2017年,创建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1家;吕山乡特色农业强镇加快推进,完成投入3000万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农办、县旅委、县林业局、县科技局)
4.推动经营体系不断健全。以农业特色小微企业培育为重点,全面推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创强。以“高素质、全能型”为目标,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业创业就业,加快培育一批“农创客”、“农二代”和产业带头人;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合作农场,积极开展户改场、场入社、社联合,着力培育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与合作社联合社,造就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农场主。不断强化农业主体市场化意识,着力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强”的农业小微企业集群;引导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股改上市步伐。2017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人;新引进农业“大好高”项目10个以上,完成投资额3亿元以上;新增特色小微企业40家,挂牌企业1家。(责任单位: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供销社、县市场监管局、县金融办)
5.推动农业生态持续优化。全面推进“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重点抓好种养大棚、农业生产设施用房整治,着力消除脏、乱、差现象,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田园生产环境,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融合发展,探索农业园区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模式,建设美丽农业。推进品牌“富民工程”,实现农业主体“一企(社)一标”、特色农产品“一产一标”,进一步做大做强“漾荡”、“紫笋”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参照出口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标准,围绕蔬菜、水果、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绿色、生态、高效、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2017年,新培育区域集体商标1只,新增市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产品6只以上;新增“三品”基地面积4万亩、产品20个;完善提升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3个,创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10个;全县初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5%以上,确保无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
6.推动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大力实施“互联网+流通”战略,着力构建网上网下,固定与移动,大商与微商相结合的新型营销体系。依托淘宝、京东等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县内名优农特产品,建设长兴特色馆,为全县农产品提供集中展示、宣传、推广和交易的快捷通道;继续做好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打通农产品进城之路;加快推进新农都农产品物流中心百亿级综合性市场和泗安花木城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创建具有现代综合性、电子商务与传统门店相结合的市场模式和面向全球的区域市场;充分依托“一月一节”农事节庆活动和休闲农业发展,深度挖掘和开发农业产品的多功能性,积极推动体验式营销创新。2017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3亿元,改造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40家以上;新农都农产品物流中心力争完成销售额20亿元;举办农事节庆1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商务局、县商投公司、泗安镇)
7.推动气象为农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从增加农气预报种类、扩大为农服务覆盖面以及为农精细化预报等方面努力实现农业气象科技新突破。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初步建立长兴生态气象科技综合服务基地,开展“互联网+”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提高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个性化服务水平。探索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工作,应用气象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和实况监测数据,做好灾害性天气强度和等级预报,有的放矢地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准备工作,灾后无偿提供气象灾害证明等服务工作。2017年,新建雪深观测站2套,新建改建区域自动气象站5套。(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二、以美丽乡村为抓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提升
8.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启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建立一批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游,争创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省级农家乐精品项目村(点)、省市农家乐特色村(点)、省市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2017年,计划创建14个美丽乡村,3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以上个精品村,2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建成上泗安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和2个一般村,推进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仰峰村建设工作,新建成湖州市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点4个以上;推进8条实验示范带建设,其中新建提升2条。(责任单位:县农办、县建设局、县旅委及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
9.不断优化农村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多规合一,整合资源,优化农村空间布局。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发展原则,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按照开发、保护与利用有机组合的思路,尊重农民意愿,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农村“拆违”力度,强化农村建筑市场管理和农村传统工匠挖掘和培育,以“山、水、田、路、居”五大要素实施生态化建设和有机化更新,实现农村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协调”。2017年,完成中心村农民集聚建房1800户左右;支持农村困难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消除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完成已立项的3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责任单位:县农办、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
10.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和增点扩面工作,巩固治理成果,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作和农村生活污水设施长效运维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全年开展提标改造和增点扩面5000户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化普及,在巩固提升“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运作体系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生物堆肥和综合利用。2017年,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继续抓好秸秆禁烧工作,落实秸秆禁烧日执法巡查通报制度,基本实现秸秆露天零焚烧目标,确保全县无明显秸秆焚烧现象。(责任单位:县农办、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环保局)
11.不断深化森林长兴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森林长兴”总目标,继续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工程,完成绿化造林4250亩,森林植被恢复与质量提升1300亩,新植珍贵树28万株;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申报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个、省级森林人家2个,争创省级森林村庄4个、市级森林村庄25个、市级森林单位2个。同时,进一步加强森林(林地)、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规范生态公益林管理,强化森林消防工作;全年为禁猎期,严禁猎捕野生动物;严厉打击毁林开垦、侵占湿地、非法狩猎等违法行为,为守住“绿水青山”保驾护航。(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公安局、县建设局、县水利局)
12.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围绕“大干快上、提速创优”的目标,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推进苕溪清水入湖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西苕溪堤防工程和疏浚工程,大力推进杨家浦港续建工程,加快建设长兴港整治工程,桥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全面推进泗安塘流域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圩区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河道(涧滩)治理、农田水利“四小”工程、高效节水等面上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及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年计划投资8亿元,其中苕溪清水入湖工程计划投资5.5亿元,其他水利项目2.5亿元;新开工水库除险加固2座,其中完成1座;完成圩区整治面积4万亩。(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清水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
13.改造提升农村公路。推进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服务能力,打造“安全、便捷、畅通”的美丽乡村公路,努力实现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向“路路好”转变。2017年,计划总投资1.418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等级提升工程55公里,路面维修60公里,安保工程6公里,港湾式停靠站20个。(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14.强化供水供电保障。深入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全年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27万人。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计划投资1.5亿元,新架及改造线路222公里,配变增容布点150台,新增容量5.96万千伏安,以更好满足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有效提升农村供电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建设局、县水利局、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
三、以务实创新为支撑,激发农村改革发展新动力
15.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完善抵押评估、登记体系和抵押物处置、风险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农村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林业股份合作组织,推进以村(或联村)为单位组建林业股份合作社;规范林权流转,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证工作,并继续推进政策性林木综合保险,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加快推进产权流转交易,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工作机制,激活交易活力,强化监督管理,保障交易市场正常、规范运行,切实推进农村产权进场交易,提高产权交易的活跃度和交易量,规范交易行为,努力扩大交易规模。(责任单位: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
16.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信贷产品,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激发农村金融活力。以列入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大力推进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的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工作,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全面加强农业保险省级险种参保推进力度,巩固和提高参保规模,不断提高各险种参保覆盖面和参保率,确保全年保费规模不低于上年。进一步完善芦笋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开办湖羊养殖特色险种,重点推进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工作,力争实现生猪保险全覆盖。2017年,全县各项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全县贷款平均增幅,全县新增农村综合产权抵质押贷款1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农办、县发改委、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人行、县银监办、县金融办)
17.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镇(街道、园区)两级农合联组织体系,继续开展特色产业农合联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两级农合联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等综合功能;农合联实体化运作,组建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农民合作基金;逐步扩大农合联的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使农合联成为惠农服务的综合平台。(责任单位:县农办、县供销社)
18.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继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五年创收计划,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重点,围绕物业发展、资源盘活、有偿服务、理财投资等类型,积极探索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新增村集体经济项目2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办、县农业局、县委组织部)
四、以公共事业为基础,实现农村服务水平新突破
19.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泗安中学、小浦小学、教育实践中心扩建和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迁建工程;推进部分农村学校食堂达标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认真落实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和农村特岗教师津贴制度,鼓励教师安心、热心农村教育;大力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村教师能力素质,开展农村从教20年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实施智慧校园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装备的投入。实施教育协作共赢工程,完善教育共同体,确保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20.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续建乡镇卫生院项目3个,新建项目3个,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改造约40家;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加快县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托管全覆盖;全面打造智慧医疗工程,提高卫生资源共享和群众便捷程度;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为主要内容的有序就医模式;深入开展卫生计生服务项目,强化社区责任医生服务内涵,继续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保障政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责任单位:县卫计局)
21.加大低收入人口帮扶力度。健全乡镇(街道、园区)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主动发现工作机制。低保救助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推进和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不断提升医疗救助水平。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深入抓好“救急难”工作。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织牢我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网。(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22.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全民健身(文化)广场建设,持续推进学校体育场设施对外开放,促进健身阵地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持续开展文化创建工程,推进省级体育强乡镇复评,开展省级体育先进社区创建。继续打造文化活动繁荣工程,开展好幸福长兴大舞台周周演、文化下乡、乡村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好百村排舞大赛、乡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赛事,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公益大培训,并加强农村文体社团建设,进一步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和文化”试点培育工作,组织开展好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最美系列”评选、身边好人选树、文明村镇创建以及“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2017年,新创建30个“和文化”示范点,选树10个以上农村先进典型人物,完成15家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工作,完成40个行政村“星级文明户”复评。(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文明办)
五、以和谐稳定为导向,打造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
23.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充分利用农村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法治公园(广场)、村(居)民学校、党员远程教育等平台,开展法治宣传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大力实施“一乡(镇)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创建工程,在乡镇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文化馆等普法阵地,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治村水平,实现村级事务管理法治化。2017年,争创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8个以上。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实现有效运行,法律援助站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责任单位:县司法局)
24.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大力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紧密结合“智慧长兴”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公共服务平台和窗口,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相互衔接,延伸移动端便民服务触角,打通网上服务“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推进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实战平台。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整合现有的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县信访接待服务中心、县市民热线中心四个“中心”服务管理资源,成立长兴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实现全县矛盾纠纷化解力量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实现各类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深入开展“点亮平安”系列行动,扎实开展“平安到我家”等各类平安综治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平安“三率”水平。(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
25.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严把人选资格条件,选优配强新一届村级组织班子。深入实施“百千”专项行动三年规划,建立晋位升级常态化机制。推行“党建+服务”,常态化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健全完善村干部集中办公、双全服务、网格化管理、5678社区准则等服务机制,全面推行6581890党员志愿服务,构建“县级总站+镇村分站”覆盖城乡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2017年,争创整乡提升先进乡镇党委2个、先锋示范村15个左右,248个村(居)全部创建为全面晋位村;打造5A级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精品村(社区)15个左右;建立一支1万人左右、经常性开展活动的农村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15个左右发挥实质性帮扶作用的示范型党群创业互助会和“造血式”创业帮扶基地。同时,继续深入推进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洁建设。从严从实加强换届风气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村级组织换届环境。(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
>>长兴 县农村产 权交易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综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