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淄博农业发展改革实际,制定2017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和“六个干”的总体要求,紧紧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品牌立农、改革创新,着力在补短板、发展精致农业、增强内生动力上做文章,积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挖掘新活力、拓宽新渠道,重点实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十大行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高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试点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持续走在前列。2017年基本目标是: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3%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总产量130万吨以上,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业生态安全。
二、扎实开展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十大行动
1、现代农业示范区主题示范行动。以到2018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快补短板,争创全省、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临淄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桓台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准。每个区县至少培育一个示范园。二是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好市级都市农业园区认定工作,评选四星级、五星级市级都市农业园区30家。以179家市级都市农业园区为核心,在各区县打造3至5个要素集聚、功能先进、创新驱动、管理科学的典型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高青县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中天玫瑰等重大农业项目。三是着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以淄博市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发掘创新发展潜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和创业高地。支持有条件的村居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行动。一是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提高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水平,发挥农民合作社纽带作用,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新增农业经营主体500家以上,力争超过1000家。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超过4800家,家庭农场超过1400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80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5家以上。新认定市级农民示范社、家庭农场各50家。二是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广临淄区“十统一”购买服务模式和经营权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股份合作等服务方式,多路径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6万亩,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120万亩次以上。三是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通过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齐鲁股权交易市场,建立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农村。实施好沂源县全国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试点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项目。
3、双新双创推进行动。一是着力培育新农民。瞄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推动由传统农民种地为主向新型职业农民种地为主转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0人以上,新认定职业农民500人以上。组织第五届“齐鲁乡村之星”推荐工作。二是着力推广新技术。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加快完善“一主多元”推广模式。围绕农业集约化、机械化、轻简化要求,打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三是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农业重大技术联合攻关,打通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科研选题立项的“最初一公里”。四是着力推动农民创业。规范提升119处“田间学校”,强化产业引导、主体培育、政策落实、公共服务,建设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健全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办法与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到农村创业创新。
4、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提升行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建设南部生态特色农业、中部休闲观光都市农业和北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三大板块”集群,做大做强粮食、畜牧、果品、蔬菜四大支柱产业,推动100万亩优质专用粮、100万亩林果、75万亩蔬菜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提质增效。一是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以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为重点,按照“建立攻关区、打造示范区、扩大辐射区”建设要求,以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为平台,促进粮食绿色发展与高产高效的有效统一。加快推广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发展面包粉、糕点粉等强筋弱筋小麦品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高油玉米等玉米品种。全市力争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面积110万亩、夏玉米“一增四改”技术面积110万亩。抓好种业创新,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建设小麦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蓖麻育种继续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二是建设高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按照稳粮、扩饲、优经的要求,调减南部山区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沂源苹果、临淄蔬菜、博山猕猴桃、淄川富硒农产品和高青五彩农业等高效特色农产品,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质量。三是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实施30万亩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化建设项目,完成10万亩温室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任务,实施50万平方米食用菌标准化提升工程,市级蔬菜标准园达到80处以上。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左右,总产量420万吨以上。
5、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攻坚行动。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市、食品质量安全市“三市”同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加快打造标准化生产、全过程监管、一体化建设、全社会共治的样板区。一是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坚持“产”“管”并举,落实区县属地管理责任,整体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年内各区县全部创建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县,积极申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做好准备。二是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能力。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完成淄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运行和维护,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对接。落实农药属地管理责任,全面落实经营告知制度,加强高毒高风险农药统一经营和储备管理,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做好新《农药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扩大标准园创建规模,稳步发展“三品一标”,维护好“三品一标”公信力和品牌形象,“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在食用农产品产地面积占比稳定在60%以上。
6、农产品品牌塑造推进行动。精心组织农业部确定的“农业品牌推进年”活动,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以“齐民要术˙上乘农品”为主题,发扬工匠精神,运用地域差异、品种差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区县、镇办为单位,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类型多样、核心竞争力强的“小而美”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发挥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协会服务的优势,构建以淄博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加强与市级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合作,深度挖掘品牌文化,强化品牌宣传推介,着力提高淄博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年内,培育淄博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企业产品品牌40个,积极争创全省、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和直营店。
7、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打造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一是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支持发展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业、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立体化、复合式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山东得益乳业、博山山珍园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通过订单、股份、服务等方式,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等,让农民共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推动专业村镇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销对接。引导上下游企业横向联合和纵向合作,各类主体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产业联结、一体发展,达到“1+1+1>3”的效果。四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休闲农业发展和经营,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好沂源苹果文化节、博山有机猕猴桃采摘节等农事节庆活动,打造“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亮点。积极参与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创建活动,争创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示范园区。开工建设张店区合家亲颐养服务中心项目。
8、生态可持续示范创建行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整建制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一是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应用。以大棚蔬菜、苹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为重点,加快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2.9万亩,总面积达到5.3万亩;每个区县至少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点2处、示范户50个。果菜生产大县(区)建设高标准示范区2个,每个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0亩;粮食种植区建设高标准示范区1处,面积不少于500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继续全覆盖。二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组织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和耕地质量提升项目,争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示范点。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监控和土壤重金属监测。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地膜清洁生产试点示范,推广可降解地膜,在沂源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三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小麦、玉米秸秆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加快推广蚯蚓、黄粉虫处理尾菜,废弃果树枝条作基料栽培食用菌等技术。全市小麦、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四是推动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投资600万元在桓台县、沂源县各建1处10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探索农村沼气工程运行管护新机制,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第三方运营示范点1处,推进种养循环,努力提高沼气、沼肥商用水平。
9、“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应用行动。统筹线上线下,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一是建设全国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示范市。整合农业科教信息资源,构建起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各环节上下贯通、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农技推广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大力推广淄博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互联网+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二是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完成智慧农业一期工程12个示范点建设任务,启动智慧农业二期工程。完善智慧农业云平台指挥服务中心,加强与10余家数据平台的深度对接。三是推进“一村一品一网店”建设。实施“农产品上行计划”,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促进线上线下农商对接。筹建淄博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做强沃农资、乐物网、鲁供天马、毛豆科技等农业电商龙头,打造“互联网+淄博品牌农产品”特产名片。四是农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药基础数据平台、重要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推动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10、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行动。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一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稳妥有序、由点及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农民充分共享产权制度改革红利。力争用3年左右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二是扎实推进“三权分置”。围绕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让农户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沉睡的农村土地资产醒过来。三是强化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应用。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两个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四是扎实推进农业行业扶贫。落实好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落实资金整合、金融扶持、保险服务等政策,确保产业扶贫对象如期脱贫。
三、不断提高服务“三农”能力
一是在提高自身能力、履职尽责推动工作上下功夫。抓思想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抓能力培养,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十大行动”,实施“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抓纪律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巩固和扩大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打造“政治坚定、本领过硬、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工会工作,利用“爱·工惠”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普惠服务工程,打造和谐“农业职工之家”。加强老干部服务工作,用心用情、满腔热忱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好务,让老干部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组织上有归属感、生活上有幸福感。
二是在运用市场办法、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上下功夫。重视市场、研究市场、运用市场,注重依法保障农业发展,争取支持、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按照“三最城市”改革要求,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务公开,用法治激发市场活力、保障农村改革发展。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深入推进农业系统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三是在督导考评、项目资金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对“十大行动”进展情况实行一季一调度、一督查、一排名、一通报“四个一”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评比表彰、资金项目安排的主要依据。深入研究中央和省里的农业农村政策,编制“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对上对外对接,争项目、争资金、争荣誉、争政策、争试点、争会议、争人才,勇当改革先进典型和排头兵。对项目资金出现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抓牢农业安全生产工作,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全方位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农业生产无事故。
四是在舆论宣传、典型引领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发掘并总结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范例,借助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让“群众看得到、群众听得懂、群众信得过”,把“政府想说的、媒体关注的、公众关心的”有机结合起来,讲好“三农”故事,唱响“‘三农’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