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两会,赵剡水代表建议从农机补贴、税收政策入手,加大高端农业装备推广力度,加快农机智能化和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我国农业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小生产与大市场等矛盾亟待破解,并明确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背景下,农业装备无疑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国两会之际,记者3月4日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
“《中国制造2025》将农业装备领域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赵剡水分析说,“这不仅对农机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做好了顶层设计,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改变农民增收方式、推动农村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以中国一拖为代表的一批农机制造重点骨干企业,以振兴农机工业为己任,以创新驱动引领企业转型升级,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中国一拖研发生产的东方红系列动力换挡拖拉机,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成功打破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
“但是,目前国内高端农业装备的产业链尚不完善,市场销售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的过渡阶段,成本与售价较中低端产品价格依然偏高。”赵剡水表示,受农民收入不高,增收难度加大的影响,用户购置高端农业装备的积极性仍然不高,这导致我国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推广应用难以达到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为此,赵剡水提出两条建议:一是继续加大各类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优化购置信贷业务,强化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发挥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改进、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建立长久有效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制,加大对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补贴力度,充分调动我国农户购置、使用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积极性,为加快我国由“农机大国”向“农机强国”的转变,提供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和保障。
近几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得到较快发展。物联网农业对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赵剡水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加快提升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需要加快农机智能化和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
针对这一问题赵剡水也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建议采用政府引导、市场推进方式,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应用和政策上的引导,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同时,制定物联网行业标准,有效规范农业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二是完善补贴机制。加快推动将农业、农机物联网相关产品及装备纳入农业补贴目录,激发平台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赵剡水代表介绍,十多年来,国家除了推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也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国家对农机生产企业销售的农机产品,实施按13%增值税低税率征税的优惠政策。但在税收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农机企业普遍感到未能充分享受到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进项税长期大量留抵,企业资金压力增加’”赵剡水解释说;“近年来,尽管国内农机制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但受制于农民购买力较低等因素,农机产品的总体边际利润率不到20%,导致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形成大量进项税留抵无法抵扣,企业并不能充分享受农机优惠政策的利好。”
为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调控引导作用,缓解农机企业资金紧张压力,赵剡水建议:根据农机生产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研究出台增值税进项税留抵退税政策,定期对农机企业存在的留抵税款以财政返还形式返还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