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为了推进全省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省农委决定“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并下发了《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方案》。一年来,全省各级农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从业人员掀起了休闲农业示范创建热潮,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了巩固示范创建活动成果,发挥示范创建引导效应,在总结2016年示范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发展形势,特制定2017年度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等14部委《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农加发〔2016〕3号)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农业资源与旅游功能深度融合,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引导农民深度参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打造农村经济“升级版”。坚持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合理配置资源;坚持以农为本,丰富内涵,确保利益共享;坚持规范管理,有序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形成推进合力。通过示范创建,引导全省休闲农业打造一批融合产业、融合生态、融合村镇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带动全省休闲农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示范创建与引领发展相结合。注重模式创新,注重典型培养,注重品牌打造,注重经验提炼,注重总结推广,注重宣传推介,形成全面推动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2、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既要强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的体制机制。
3、坚持以农为本与带动增收相结合。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农民为主体,紧紧依托农业产业资源、生态资源、乡村民居资源以及农业生产过程,挖掘农耕文化,拓展休闲旅游功能,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引导农民深度参与,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将休闲农业打造成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增收脱贫的重要渠道。
4、坚持突出特色与保护性开发相结合。遵循开发与保护、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紧紧依托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情风貌和农民文化生活拓展休闲旅游功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思路,科学规划,发掘利用农业文化遗产,避免盲目发展。
5、坚持设施改造与素质提升相结合。既要在创建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改造基础设施条件,又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构建企业文化,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推进休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三)目标任务
通过示范创建,进一步探索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模式、利益共享机制,引领全省休闲农业健康持续有序发展。2017年,创建“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园)”40个左右,其中“休闲农业特色示范园”20个左右。
二、创建条件
1、发展规划科学,功能布局合理。园区规划符合当地产业规划布局和相关要求,并得到政府部门批准;区域布局合理,生产要素组合科学,比较优势发挥良好,农业资源与旅游功能融合协调,投入产出比高。
2、产业优势突出,深度融合良好。农业产业、生态资源、乡村民居等休闲农业产业载体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功能拓展充分,农旅融合紧密,形成了良性互动,产品市场认知度高、综合效益良好,发展可持续。
3、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健全。注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兼顾良好,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环保要求;无违规建筑、荒芜耕地现象,环境整洁优美。道路硬化通畅,路标、指示牌、路灯、停车场健全;客房、餐厅干净整洁,卫生设施齐全;通讯、网络等设施顺畅;消防、安防、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
4、经营管理规范,服务水平较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明确,接待服务规范。近3年内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职工工资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现象。有完善的培训制度,坚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上岗人员培训率达100%,关键和重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守法纪、讲诚信,举止文明,注重礼节,服务水平较高。
5、综合效益良好,带动“三农”强劲。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近两年营业收入递增10%,税后利润12%以上;对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占职工总数的60%以上,发放农民工工资总额递增10%以上;周边30%以上农户能够广泛参与和直接受益。
三、创建类型
1、特色产业融合型。特色农产品优势突出,休闲旅游载体效应明显,种植(养殖)面积在300亩以上,且通过绿色或有机认证;特色农产品市场认知度高,农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总值30%以上;产业观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认知等休闲旅游功能完善,项目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强,农味厚重;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独特经营模式,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与初加工(烘干、储藏、分级、包装、配送等)率达到30%以上。
2、生态资源融合型。生态独特、环境优美,生态观光面积在2000亩以上;围绕休闲旅游开发特色种养加产业良好,种养加产业面积在200亩以上,产品通过绿色认证,农产品销售收入占农庄综合收入的20%以上;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良好,吃住行、游乐购、体养康等旅游元素与生态环境实现了有机统一。
3、民居村镇融合型。乡村生态环境优美、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完善,按照规划、品牌、营销、管理四统一,成片开发民宿(或农家乐)30户以上;核心园区经营面积100亩以上,辐射带动面积800亩以上;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销售收入占综合收入20%以上;农民与农庄形成了紧密的资产合作、利益共享关系。
四、申报范围及程序
(一)申报范围
全省范围内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我创建,达到“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园)基本条件”的均可自愿申报(近两年内已获得“湖南省休闲农业特色示范园”扶持的不再申报)。申报工作由各县(市、区)、市(州)农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
(二)申报程序
1、申报主体对照“示范创建条件”自主创建,自我综合评估达标后提出申请,并填写《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园)申报表》,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近2年财务审计报表、相关证照、土地流转合同(民居村镇融合型须附农民合作开发民宿合同)等综合材料,经县(市、区)、市(州)农业主管部门逐级审核上报。
2、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对本地区申报主体进行初审并组织实地考察,择优向省农委申报。
3、2017年5月31日前,市(州)农委向省农委行文推荐上报示范创建初审合格单位,并附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各市州申报指标控制数另行通知)。
五、评定与管理
1、省农委组织专家组对示范创建单位申报材料进行集中评审,材料评审不合格单位直接淘汰,材料评审合格的进行逐一实地考察。
2、实地考核合格的单位,报委党组审核批准,并在“湖南省农业信息网”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单位,由省农委发文认定,并颁发“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园)”牌匾和证书。
3、省农委对休闲农业示范点(园)实行动态管理。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权益、危害员工和农民利益,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群体性上访事件以及不履行示范义务的,将取消资格。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全省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的领导,形成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合力。要把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引领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从优遴选,从严控制申报数量,层层抓好落实,确保示范创建工作质量。
2、建立奖扶政策。从评定为“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园)”单位中择优筛选20个左右企业,直接纳入省政府“三个百千万工程”的休闲农业特色园,给予奖补扶持;评定为“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园)”但未推荐为休闲农业特色园的企业,给予适当示范创建补贴扶持。2016年度第二批进入示范创建的企业,2017年适时进行现场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纳入“三个百千万工程”休闲农业特色园,并按照特色园奖补标准追加奖补扶持不足部分。评定为“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园)”的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星级农庄。各市(州)、县(市、区)要以示范创建工作为契机,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出台相关奖励扶持政策,加大对示范点(园)的奖励与扶持力度。
3、加强宣传推介。对评定为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园)的有关信息,各地要利用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扩大影响。通过示范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典型,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营造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