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201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安排意见

各村党(总)支部、村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县党代会、人代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镇党委、政府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特制定如下安排意见: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县委“五抓五提升”工作部署,以“四沿两带一突破”总体布局为指导,以促农增收为主线,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方向,全力落实“1555”行动计划,深入实施“1151”产业富民增收工程,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产业富民、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生态林网、扶贫攻坚六大工程,着力创建设施瓜菜、设施养殖、特色林果、乡村旅游、便民服务五大品牌,努力将我镇建设成为产业发展核心镇、统筹城乡先行镇、服务旅游中心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以“654”的工作思路带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二、目标任务

深化提升“1151”产业富民增收工程,主攻万元田,扩大五千元田,2017年全镇以日光温室、钢架拱棚、设施制种为主的“万元田”面积达到13000亩;发展以桃、梨、杏为主的特色林果4000亩,全镇以高效瓜菜、现代制种、特色林果等为主的“五千元田”面积达到18000亩;狠抓肉羊总量扩张、提质增效两大重点,新建续建肉羊产业“五配套”模式化养殖示范村2个,新改建“五配套”模式化养殖示范组7个,新建660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户11户,新增“五配套”模式化养殖户2200户,肉羊饲养量达到30万只;年输转劳动力6200人,劳务收入达到1.05亿元以上,实现“户均1座日光温室、户均1座钢架拱棚,人均1亩特色林果,户均3亩高效瓜菜,户均养羊50只、户均输转1名劳动力”的家庭致富增收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打造县城后花园为目标,以酒航路、金梧路、肃航路为主线,发展环城经济林带,依托金梧民俗风情村、金杏庄园民俗文化街等重要节点,打造集美丽乡村、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村2个。力争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6%,二三产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加快培育富民产业,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

1.持续做大设施瓜菜产业。坚持“一手抓示范园区上水平,一手抓千家万户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立足促农增收,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设施化、规模化、精细化的要求,强力推进以日光温室、钢架拱棚为主的设施瓜菜产业,努力将设施瓜菜产业打造成为我镇的特色主导产业。2017年,西沟、上杰、中杰、胜利完成新续建日光温室100座、200亩的任务,其它村每村新建日光温室10座;新扩建金大村、西沟村、塔院村、东星村4个钢架拱棚百亩连片示范点,新建新型钢架拱棚1000亩。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积极引导立体套种、精细管理、订单生产、错峰销售,加强技术指导、销售服务,充分发挥设施农业持续增收的良好经济效益。

2.强力推进特色林果产业。按照县上“四沿两带一突破”的总体布局,沿路、沿景、沿城抓经济林带建设,充分利用城郊优势和酒航路、肃航路、金梧路通道优势,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强力推进以桃、杏、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着力培育桃园村、杏园村,发展以桃、杏、梨为主的特色林果4000亩,建成上杰村、中杰村、胜利村、红光村等4个特色林果示范村,其余村每村建成1个200亩以上特色林果连片种植示范点,切实把特色林果既做成增收产业,又做成乡村风景。

3.加快设施养殖产业发展。坚持按照“千家万户五配套、专业村组抓分离、大场大户进园区”的思路,强力推进以设施养羊为主的标准化养殖业,持续扩大养殖园区规模,在西沟村和边沟村综合养殖园区新建标准化设施养殖示范场11个,在东星、营泉等村建成“五配套”模式养殖示范组7个,建成营泉、五星“五配套”模式化养殖专业村2个,全镇新发展“五配套”养殖户2200户,累计达到5600户。调引优质基础母羊2000只,实施基础母羊腹腔人工冻配500只,全镇肉羊饲养量达到30万只以上。同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猪、鸡、牛、驴等其它养殖业发展,不断增强养殖业发展后劲。(五配套:三间圈、一台铡草机、一个氨化池、种植3亩饲草,养殖种公羊一只、基础母羊15只、羊饲养量达到50只;或养殖肉牛2头;或养殖乳牛5头;或养鸡100只;或养驴2头。)

4.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立足城郊优势,抢抓县委“四湖一溪一渠,四路一区一村”大景区建设和新城区建设的政策机遇,以实施“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工程为契机,按照“做优基础条件、做美村庄环境、做靓乡村景点、做大旅游品牌”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持续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品牌,积极推进金梧民俗风情村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用三年时间建成一个集发展农家特色小吃、观光旅游居住、市民休闲散步、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特色街区;持续推进杏园民俗文化村旅游建设项目,打造一个集农家乐、乡村旅游、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民俗文化一条街及万亩桃杏观光休闲体验园;持续推进王子庄田园文化产业园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景观花卉、经济林果、采摘体验园、餐饮服务等功能区域,着力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体验观光示范园区。精心举办杏花文化艺术节和采摘节,提升旅游节会档次水平,开发“杏花”文化创意产品和“红光杏”延伸产品,发挥乡村旅游节会的社会带动效应,带动创业就业,使乡村文化旅游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5.稳步推进劳务经济发展。坚持把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作为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加强联系,搭建平台,加大宣传引导,积极发展农村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等服务型中介组织,切实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年内全镇新建劳务输转(创业)示范组织1个,巩固提升专业化劳务输转机构1个,完成劳务技能培训740人以上,年输转劳动力6200人,劳务收入达到1.05亿元以上。

(二)加大项目争引力度,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1.提升基础设施条件。以农村道路铺筑、农田水利和生态林网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狠抓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重点依托“土地整理”“一事一议”“扶贫攻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力争全镇铺筑乡村道路20公里、砂石道路10公里;实施节水管灌工程67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00亩以上;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机遇,以风沙口治理沿路、沿渠、沿沟、沿农田断档林网为重点,完成生态林网建设3000亩。同时,加强林木砍伐管理,严肃查处乱砍滥伐行为,切实巩固生态林网建设成果,持续改善镇域生态环境。

2.积极推进征地拆迁工作。集中攻坚酒航路沿线和新城区规划建设区域以及金梧民俗风情村建设所涉及土地、房屋征收拆迁工作,确保各项城市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平稳实施。实施红光村“金色佳园”住宅小区二期工程,续建楼居式住宅3栋96套,做好上杰村“幸福家园”西区三期棚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合理安置拆迁住户,提升楼居式住宅小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3.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破行动,按照整治任务全覆盖的要求,各村在抓好全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每村建成2个村容村貌高标准整治示范组,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持续用力,坚定不移的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落实,建立健全检查评比、考核问责机制,重点抓好酒航公路、乡村主干道和通组道路、产业园区、旅游景点、居民点前后的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

1.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引进和普及,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合作社”“专业大户+合作社”“经营能手+合作社”的农业经营模式,年内培育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流通销售为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型示范经营主体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11个,逐步实现由农业传统发展模式向一二三产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转变。

2.大力推进智慧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抢抓县上建立“三农”服务大数据平台的有利时机,使全镇人口耕地、经济作物、产业分布、基础设施、美丽乡村等基本情况全部实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三农”服务与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依托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建立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对已建成的电商服务点要提升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运行水平,每村配套开办网店1家,实现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服务同步运行,切实把农村电商发展成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3.持续推进标准化生产。高度重视“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积极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重点抓好桃、梨、杏、精品瓜菜、肉蛋奶产品等特色产业的品牌包装提升和新品牌的精深开发。强化协同发展意识,对同一类农产品,鼓励并引导村组之间要协作开发,统一包装、统一品牌,抱团闯市场,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年内创建农产品特色品牌2个以上。采取技术人员包村挂点和定岗定责等办法,加强对鼠疫、口蹄疫、黄斑星天牛等动植物疫病的防控监测,严格落实好普查、防疫、消毒等关键防控措施和畜禽、苗木、种子引进输出检疫备案制度。对发生的疫病要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确保动植物疫病不发生或发生后可控。

(四)狠抓社会民生保障,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

1.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加大基层组织建设软、硬件投入,坚持以基层党建阵地、德孝文化宣教阵地、农林科技服务阵地、文化活动阵地和乡村“一场一室”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村组党群活动配套硬件设施,年内完成红光村级党群活动中心和上杰、中杰、营泉、东星等4个村农民文化健身广场建设任务,新建组文化室36个,全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档升级。加强村组党员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充分发挥好基层阵地在党员教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推行为民代办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为民服务“经纬网”,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按照“驻村队伍不散、包挂责任不变、帮扶力度不减”的要求,积极对接,加强协调,统筹推进,认真履行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大走访、回头看”行动,抓好241户已脱贫对象的巩固提升,重点抓好富民产业培育、危旧房改造、教育医疗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落实,确保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一项稳定的万元增收项目,每一户贫困户都能公平公正地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政策,真正形成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确保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3.扎实开展村民道德教育。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德孝文化“六进六创”活动,积极开展德孝文明单位、德孝文明村组、德孝文明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4.狠抓惠民政策落实。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还林、救灾救济、草原奖补等资金,不断提高惠农服务水平和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规范低保、五保、救灾救济等社会救助制度落实,持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入排查治理消防、道路、生产生活等方面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全镇各级要把重点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关键之举,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亲自谋划把方向、凝心聚力抓落实,尤其对重大项目、产业园区、示范村组要盯住抓落实、统筹抓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加大对村组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农业农村政策的执行力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指导能力。各村要结合本意见和各自优势,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自主选择侧重点进行落实,尽快研究确定2017年产业发展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深入宣传发动,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到“1555”行动计划上来,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准确把握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设施农牧业经营权、林地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等产权交易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水权制度、差别水价、农业综合水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三条红线”制度。结合县上农业发展政策制度,镇上将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和扶持办法,重点对连片种植、园区扩建和乡村旅游给予扶持,使有限的项目和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镇党委、政府将严格执行“周安排、周汇报,月督查、月通报”的跟踪落实制度,定期开展督查调研和观摩评比,督促各村提高工作落实效率。对工作落实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班子,必要时采取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措施。

(三)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进一步理顺村级农技服务管理体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镇村两级农技员培训和管理力度,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尽快拟定2017年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计划,每月开展一次产业技术培训,要认真落实镇农业技术人员技术指导划片承包、目标考核等措施,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农技人员作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狠抓示范田、样板棚建设,指导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镇包村领导干部要蹲点包抓,集中力量帮助各村抓出一批精品亮点产业示范点。

(四)强化措施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各村要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特殊人群优扶政策,解决好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健全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扎实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认真学习《金塔县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确保村务财务运行规范。深入开展农村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农村社会综合治理,认真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坚持落实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全员办信访、领导干部包村包信访和公安、司法、综治全力齐抓信访的工作制度,各村要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