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合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系列会议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按照农业部、省、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总体要求,以“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统揽,以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抓手,主攻短板环节及薄弱地区,加快培育新型主体,优化公共服务,强化依法监管,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7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全年不发生道路外死亡性农机事故。

三、工作重点

(一)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为抓手,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压缩补贴机具品目,扩大敞开机具种类,引导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复合型机具,进一步优化主机与农具配套比。加大对水稻种植机械、高效植保机械、烘干机械等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具的推广力度,主攻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同步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耕作、植保、水肥、保鲜等环节机械化配套建设,集成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引导实现集约机械化生产。2017年,力争新增85马力以上拖拉机2000台、烘干机械500台,高效质保机械100台,水稻种植机械300台。

(二)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机化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突出水稻、小麦、油菜三大农作物,聚焦机械化种植、粮食产地烘干和高效植保等薄弱环节,促进农机农艺相融合、经营与管理相协调,探索具有合肥地区特色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装备配套方案和生产经营模式,切实增强粮油生产能力的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庐江县、肥西县创建部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鼓励各地积极争取地方投入,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农机化装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一批省、市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梯度推进,形成多层次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的良好格局。

(三)以全程农事服务中心示范创建为引领,着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和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支持多种类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探索在主要农业乡镇规划建设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资产品展示展销、农机作业信息发布、农机维修保养存放、农机人员培训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构建以全程农事服务中心为引领、农机合作社为主力军、农机大户为补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农机作业服务模式,推广农机全程保姆式、托管式、订单式服务,延伸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一条龙”服务,探索机具租赁、农田托管和土地流转等农机作业服务模式和机制。2017年,全市计划建设全程农事服务中心5个,新增农机合作社30家,实现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53亿元。

(四)以推进“互联网+农机”为依托,着力提高农机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卫星定位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化生产中的应用,坚持先易后难,重点突破,促进信息化和农机化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应用“农机直通车.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加入农机直通车,享受平台提供的农机作业、农机买卖、农机维修等高效便捷服务。开展农机作业监测信息化试点,选择有条件县(市)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社会化服务、深松作业质量实时监测等信息化管理试点,对有关农机作业过程实时监管、作业数据准确统计,为基层农机部门精准核查农机作业面积、作业质量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途径。建立“合肥市农机微信服务系统”,为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售后服务团队、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广大农机手提供微信服务,探索网络视频、图片等农机科技知识普及、作业信息发布和农机故障远程诊断等服务。

(五)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为保障,着力提升农机安全保障水平。建立三级安全责任管理网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加强源头管控,持续开展农机打假护农、隐患排查、“变拖”专项整治专项治理。强化执法监督,建立月检查、季巡查、半年大检查制度,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检查。规范监理程序,严格牌证管理,提升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公安、安监、交通、工商、质监等部门协作工作机制,提升“平安农机”创建水平。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农机安全生产投入,夯实农机安全基础。着力提升农机“三率”水平,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六)以组织好跨区作业为重点,着力打好关键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攻坚战。围绕全年农业生产要求,重点抓好春耕备耕、“三夏”和“三秋”农机作业大会战,适时召开农机化作业现场演示会,重点推广犁旋一体、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等复式作业机械和技术,加快生态友好型、综合利用型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推广“一控两减三基本”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强抗旱排涝、抢收抢种的机械调度和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抗灾能力和应急水平。加强机务管理,指导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服务主体做好机具检修工作,确保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生产作业。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加强作业信息和天气状况发布;组织农机维修应急队,加大农机维修服务;加强与石油部门协作,确保农业生产用油。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机)主管部门要将农业机械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各项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协调配合,形成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进一步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机化发展。要构建金融支农协作新机制,通过财政贴息等措施,将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融资贷款纳入农业担保体系。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农机融资租赁、抵押担保、农田作业机具保险等工作,着力解决农户“融资难”、“保险难”等问题。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开展设施农用地规划,落实农机库棚、维修场所和烘干配套设施等用地。

(三)强化工作考核。要进一步发挥目标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新导向引领新发展,市农委将结合农机化发展实际,制定农机化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监测评价,及时掌握进度,确保按期实现目标任务。坚持把年度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有机结合,突出考核重点,强化结果运用,推动全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调研,及时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深入挖掘提炼农机化工作中的新举措、新成果,不断培育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新亮点。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传播手段,继续加强与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沟通合作,进一步整合农机化宣传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反应迅速的农机化新闻宣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