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遵义市委办公室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遵党办字〔2016〕4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遵义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遵府发〔2016〕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遵府办发〔2016〕68号)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全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全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我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持续提高;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成效明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农业资源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农业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生猪、牛羊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加快实施可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在种养密度较高的地区和新农村集中区因地制宜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规范和引导畜禽养殖场做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牵头单位:畜牧站;责任单位:各县区(市)农牧局、能源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备注:以下均需各地农牧局落实,不再另列))
(二)推进渔业养殖污染治理。从2016年起,全面实行养殖许可制度。2017年底前完成全面整治、规范库区网箱养殖。严格执行县级水域养殖规划,坚决取缔非法养殖。控制养殖区域的分布密度,控制养殖密度,科学放养水产品种,合理适度投饵、用药,确保水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广高效、优质、全价的配合饵料,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减小鱼类粪便排泄物,减轻对水体的污染。严格规范各类药物的使用,加强用药监管,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或无生产许可的低质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净化水质,防治病害,达到健康养殖的要求。到2020年,全市渔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牵头单位:渔政站;责任单位:水产站、执法支队)
(三)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到2020年,确保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0%以上。扩展测土配方施肥范围,由粮食作物扩展到设施农业。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推广配方肥、专用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逐步提高肥料利用率,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有效方式,引导农民积极施用农家肥和使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逐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和施用面积。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确保化肥用量从2018年起实现零增长,减少化肥施用对水资源的影响。(牵头单位:土肥站;责任单位:种植业科、果蔬站、茶产业中心)
(四)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节本与增效兼顾”的基本原则,分三个阶段逐步减少农药使用量。第一阶段(2017-2018年)目标:完善重大病虫害监测体系,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和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三大技术模式。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27%,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6%,农药使用量不增加。第二阶段(2019年)目标: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和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三大技术模式。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农药使用量减少1%以上。第三阶段,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三年平均水平以下,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牵头单位:植保站;责任单位:执法支队、园区科、产业办、农安科、种植业科、茶产办、果蔬站、农推站)
(五)调整种植业结构布局。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按照“提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思路,正确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度调减低值低效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种植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全面优化升级种植业结构,促进“调优调绿”,进一步加快茶、蔬菜(辣椒)、中药材、干鲜果等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布局,优化发展酒用高粱、优质稻、马铃薯等特色食粮。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投产茶园面积200万亩、中药材200万亩、干鲜果170万亩,年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辣椒种植面积200万亩。(牵头单位:种植业科;责任单位:农推站、果蔬站、茶产业发展中心)
(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思路,严格质量标准,规范质量管理。充分依托我市山地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实施“三品一标”战略。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创建,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进一步扩大总量规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推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产销对接,促进基地与加工(养殖)联动发展。扎实推进以县域为基础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示范创建。力争通过5年时间,使“三品一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在较高水平。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比例达60%以上,率先在全省实现特色优势“三品一标”产品可追溯。(牵头单位:农安科;责任单位:农推站、果蔬站、茶叶中心、水产站、畜牧站)
(七)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实施节水种植战略,加快节水高效技术体系研发和建设,鼓励和推广节水种植技术。加快推进先进高效节水技术、智能化和信息化灌溉技术、现代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建设步伐。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微灌、间歇灌溉、根灌和管灌等技术示范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推广应用。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要引导发展需肥需药量低的农业模式,减轻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大田耕作措施和调整种植方式,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和防止水资源污染。(牵头单位:土肥站;责任单位:种植业科、果蔬站、茶产业中心、农机推广站、园区科)
(八)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将应用可降解地膜列入主要推广技术范围,加快可降解地膜的示范推广,加大在蔬菜、烤烟、马铃薯等大田作物开展农田残膜回收示范。在烟草等设施农业重点区域开展废旧薄膜回收行动,不断扩大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范围,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储运和综合利用网络。(牵头单位:土肥站;责任单位:种植业科、执法支队、果蔬站)
(九)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加大示范和政策引导力度,大力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结合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在水稻、玉米、油菜等主粮种植区,结合机械收割,开展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推广;选择重点区域,启动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力争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坚持疏堵结合、教罚并举,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耕种习惯。建立考核机制,把禁烧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县、镇(乡)的考核,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牵头单位:土肥站;责任单位:种植业科、农机推广站、草地站)
(十)推进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全市统筹、全面试点、部门协作、持续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村级集中供气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等项目为建设内容,持续深入推进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牵头责任单位:能源站)
(十一)围绕绿色发展,不断提高农机化普及水平。要紧紧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要求,扩大绿色发展、高效节约机械化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突出抓好深松整地,切实扩大深松土地比例,充分发挥深松在蓄水保墒、改良土壤、抗旱排涝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对深松整地、高效施肥、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等绿色高效农机具实行敞开补贴。(牵头责任单位:农机推广站)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一是市、县两级农牧部门要建立常态化的农业污染防控工作机制,确保将农业污染防治纳入业务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和检查考核。为强化工作领导,市农委将成立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分管委领导为副组长的遵义市农村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要切实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科(站)负责人,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要切实发挥乡(镇)和村支两委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真正能够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归口负责,细化目标。一是市农委实行分管领导牵头,畜牧业和种植业分管领导归口牵头各自领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环科具体统筹,业务科(站)按职责内容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牵头单位负责制,委属各牵头单位要对照各自任务分工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逐年度拟定2017-2020年的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平时要加强与牵头单位的工作联系,按时报送工作信息;三是各县(区、市)农牧局要比照本方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或工作计划,对相关指标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并上报市农委农环科备案。
(三)抓好统筹,加强调度。要结合《方案》的贯彻实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相关责任单位共同研究落实牵头任务分工,切实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的统筹,形成部门间的协调运行机制和部门内的工作合力。要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按年度目标切实加强调度。明确牵头单位对各自牵头的目标任务负总责,平时要加强对责任单位涉及任务的调度。
(四)严格痕迹管理,加强信息报送。委属相关单位和各县(区、市)农牧局平时要指定专人做好工作资料收集,抓好痕迹管理,建立好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台账。为便于工作开展,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联络员制度。各县(区、市)农牧局和委属11个牵头部门要指定此项工作的联络员,并于3月底以前将联络员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报市农委农环科。各县(区、市)农牧局和委属11个牵头部门每季度向农环科上报一次数据及工作动态,每年6月和12月下旬按时报送归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总结,以便及时汇总上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农委。(市农委农环科联系人:王庆,娄方伟;电话:23139622;邮址:1417917515@qq.com)
(五)强化督查考核。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将《水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和《“治污治水·洁净家园”攻坚行动计划》纳入对各县、区(市)的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相关资金分配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未通过年度考核的,要对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对该地区的建设项目实施环评限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