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旧镇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方案

各村(居、场)、镇直各机关单位: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环境面貌,根据县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任务,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环县。

二、整治任务

从3月份开始,10月底结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的回收处理,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洁净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

1、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

2、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对历年建成的“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全面排查维修,指导农户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在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棚圈、日光温室)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

(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镇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消除“视觉污染”。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主动清理残膜,积极联系交售废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以上。

2、开展尾菜专项治理行动。积极引导农户对田间地头产生的尾菜采取田间堆肥、挖简易坑沤肥及直接还田等方式,开展田间处理利用,将尾菜就地消化,消除对蔬菜产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对长期以来随意弃置于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沟渠旁边等地的尾菜,开展污染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好尾菜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问题,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1%以上。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并应用耕地地力评价引导全镇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逐步实现“全覆盖”。

2、实施绿色控害技术。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特别是重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大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平均防控效果达到80%以上,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防治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中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危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用量,严禁在蔬菜、瓜类、果品等作物上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棚室蔬菜病虫防治,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进行施药,控制农药在产品中的最终残留量。

(四)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加强监管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利用县农业局配发的农产品检测设备,要进一步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达到“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五有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经销店、超市及农业生产基地进行抽样检测,抽检样品300个以上,农产品例行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巡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对监管对象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体系、规范执法行为,抓好农资市场、种子市场、饲料兽药市场监管,严厉查处涉农违法案件,确保不发生坑农害农事件。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3月2日——4月28日)。召开动员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层层安排部署。并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

2、集中整治阶段(5月4日——9月15日)。各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进行集中整治。

3、自查验收阶段(9月16日——9月25日)。各单位对照整治方案要求,组织开展自查验收,形成自查报告,上报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4、抽查核实阶段(9月26日——9月30日)。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各单位自查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抽查核实,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