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农业(农林)局,杭州湾新区农业农村办公室,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经发局,局属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切实巩固前几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果,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控两减四基本”、“全省剿灭劣V类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以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无害化处理为主线,以督查考核为抓手,扎实推进我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构建农业清洁化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资源保护多样化、物质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安全优质化,大力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主要目标
坚持以巩固提升治理成果为目标,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种植业肥药双控减量、清洁田园生产和农业两区土壤污染治理为抓手,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全市年内不发生畜禽养殖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第三方抽查运行合格率、线下网格化巡查到位率和智能化防控平台建设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不合理使用化肥减量2100吨,农药减量58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到位率100%,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处置率分别达到70%、90%以上;农业“两区”土壤清洁和尚清洁率达到90%。
三、主要任务
(一)全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行动
1.科学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联合市环保局发布《宁波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根据全市畜牧业发展要求和环境功能区划,对全市禁养区、限养区及适养区的范围、边界进行再调整、再明确、再优化。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区域性畜禽养殖污染防控体系建设,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持续深化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按照“严标准、严举措、严打击”的原则,采用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排查有无偷排漏排隐患,有无复养、多养行为,治污设施是否正常运行,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切实巩固前一阶段集中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隐患问题清单并限期完成整改,确保畜禽粪便实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严禁出现偷排、漏排等环境污染事件。
3.提升改造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根据2016年第三方抽查情况,切实摸清治理设施老化破损,沼气池、氧化塘等缺乏安全防护设施等养殖场名单,着力补齐污染治理短板。上半年,以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方向,以科技为支撑,制定上报“一场一策”提标改造名单并抓好落实。继续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运行合格率第三方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列入年度考核,不断提升养殖污染治理水平。
4.着力提升养殖场智能化防控水平。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原则,着力提升长效防控绩效。全市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6月底前全部纳入当地环保部门监管平台。对照《全省畜禽养殖污染网格化巡查机制建设情况通报》,围绕巡查频次、巡查记录、隐患处理、定期考核等重点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建立并完善防控绩效机制。适时组织开展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网格化防控机制督查,摸清各地长效防控机制执行情况,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
(二)全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
5.强化种植业肥药使用调查监测。为准确掌握我市种植业肥料、农药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前两年调查监测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市设立141个有代表性的调查点,广泛开展肥药使用调查监测工作,为肥药减量增效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6.集成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科学配方,探索建立配方肥地方负责和备案制。加大补贴力度,因地制宜通过政府采购、农企合作推广、农户按方自行采购等多种形式,推动配方肥使用。到2017年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20万亩,推广应用配方肥8000吨。
7.不断加大有机养分替代研究力度。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力度,加强商品有机肥监管,深入实施商品有机肥推广入围和一年两次产品检测制度,加强沼液养分替代科学性研究,扩大秸秆、沼液、绿肥等其它有机养分替代效应。到2017年底,全市推广商品有机肥12万吨,沼液资源化年利用量90万吨,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30万亩。
8.狠抓化肥减量技术集成推广应用。以农业“两区”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平台,结合粮经轮作等农作制度创新,加快高效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试点和推广应用,集成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开展多地域、多类型、多作物的土壤培肥和化肥减量示范。到2017年底,全市不合理使用化肥减量2100吨。
9.大力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着力推进以“三诱”技术为核心的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积极推广应用病虫害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到2017年底,推广应用非化学防治100万亩次以上,其中性诱技术推广应用10万亩次以上。大力开展农田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建设,助推化学农药的减量使用,2017年继续建设生态修复示范区5个,核心面积达2000亩以上。
10.推广应用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品种。通过有效措施淘汰高剂量的老农药品种,加大新型、高效低毒的低剂量农药品种推广应用力度,推进化学农药的减量。到2017年底,全市高效低毒农药普及率达到85%以上。
11.积极开展农药精准施药技术示范。引导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购买和应用新型植保机械,实施病虫害针对性施药技术,提升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到2017年底,全市建立精准施药核心示范基地20个,核心示范面积10万亩,主导产业区新型、高效喷雾器的推广应用率达到90%,实施植保无人机防治面积7万亩。
12.着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深入推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不断扩大统防统治覆盖面和种植散户的覆盖率。积极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切实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区域的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大力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到2017年底,全市统防统治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面积增至56万亩。
(三)全力实施清洁田园推进行动
13.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全面禁止焚烧为目标,严格落实秸秆禁烧责任,重点开展秸秆全量利用示范方建设工程、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建设工程、秸秆打捆收集“五化”利用项目,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会同市环保局指导鄞州区完成秸秆资源化利用改革试点,建立回收网络和考核机制,制定实施回收补助政策。到2017年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
14.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在全市10个区县(市)全面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农资经营单位折价回收、有资质的环保单位规范化处置”的方式,加快构建废弃农资包装物的政策支撑、回收处置和组织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废弃农资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置”的运行体系。协调环保部门加快废弃包装物专业处置机构布局建设与跨区域联动机制建设,确保机制到位率100%,努力实现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70%以上、处置率90%以上目标。
(四)全力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
15.开展《宁波市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根据《宁波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立法计划》(甬人大常〔2017〕17号)文件要求,开展《宁波市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为下一步做好立法工作打牢基础。
16.探索建立农业“两区”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在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内布设119个土壤污染常规监测点,在全市农业“两区”建设45个土壤污染综合监测点,开展39项农田土壤地力、14项农田灌溉水、8项农产品等主要监测指标参数的检测和检测数据评价工作。
17.大力开展土壤重金属农田污染治理试点县工作。今年要重点做好宁海县旱作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与积累特性试验、污染土壤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基因型筛选及应用示范和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技术模式试验及应用示范等有关研究工作。通过开展试验研究,提出宁海县100亩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技术和模式,到2017年底,全市农业“两区”土壤清洁和尚清洁率达到90%。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不断增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指导与服务。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切实形成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工作合力。
2.强化要素支撑。要加强资金、政策、技术保障,重点是加大智能化防控平台建设资金投入,加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支持,加快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和力量,紧紧围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问题,启动实施一批科研项目,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市农情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模式与体系。
3.严格督查考核。根据《宁波市农业局关于印发2017年宁波市农业水环境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甬农发〔2017〕35号)精神,我局已将任务分解、细化下达给各区县(市),请各地结合目标任务倒排时间表,并将相关报表按照时间节点对口上报市种植业管理总站、市畜牧兽医局,市种植业管理总站、市畜牧兽医局及时将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报送局科教处。
4.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途径,大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意义,推广普及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措施,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全市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