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7年农业科教能环工作要点

陕西省2017年农业科教能环工作要点

2017年全省农业科教能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追赶超越总目标,聚焦厅党组12345战略布局和六个持续推进要求,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持续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技体系建设、职业农民培育、农村能源环保工作,力争攻克重大农业技术难题20项,组装配套集成示范实用技术30项,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6%;培训农技员7500人,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万户,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10个,示范点1000个;发挥1000个培育基地作用,培育10000名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不少于80%;新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90处,建立24个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点,继续开展土壤重金属修复试验示范,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一、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强化现代农业支撑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依托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同盟,优化整合全省农业科技资源,构建运转高效、开放共享的农业研发体系,促进原始创新、协同创新、管理创新和成果转化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按照专家引领,专业融合,联合攻关的科技创新思路,以项目为抓手,组织开展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和组装集成,解决我省主导产业的重大关键问题20个,加快形成创新集成技术体系和模式。围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推行科研推广单位+新型经营主体的科技研发方式试点,着力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落地问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采取设定指标、公开竞争的形式,确定2018年重大科研项目,引导科研资金向重点领域和重点课题倾斜。加大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应用。协助做好国家延安苹果科技创新园区建设。

(二)推进产业体系建设。根据我省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新组建甘薯、辛辣蔬菜、石榴等6个产业技术体系,筹备2018年新建5个体系,进一步完善已有的22个体系,加快建设配置合理、层次分明、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陕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按照112工作机制要求,围绕产业发展组织28个体系发挥参谋、推广、破题、组装等作用,提出28个产业发展意见,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100多项,推广研究成果200多项,引进集成组装轻简化技术200多项,开展大型高层次培训200多场次,研讨论坛30次以上,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小麦、水稻、苹果等2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科普宣传,引导社会消费理念,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瞄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精准脱贫,组装、配套、集成示范各类实用技术30项,推行专业指导、社会化服务实施、新型市场主体承载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加快实用技术推广。立足我省生产实际,尤其是针对春旱、伏旱、秋淋等自然灾害,组织全省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农技人员进入大户、大企、大社、大场,通过技术培训、咨询、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全方位开展科技服务。组织厅属单位和有关专家积极参加2017年陕西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专利、商标、版权等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大力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第二十四届杨凌农高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四)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坚持属地管理、部门协作、检打联动原则,全面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农业转基因生物非法试验、制种、销售、种植等行为,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关于做好2017年农业转基因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突出重点,加强试验、南繁基地、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种子经营、进口加工等关键环节,杜绝非法转基因试验生产经营行为。严查严打,加大试验研发、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对进口加工转基因生物等环节的查处力度,持续保持打击违法转基因的高压态势,严防违法事件的发生。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法律到乡村到农户,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实行信息月报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信息上下畅通。

(五)健全市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市级农科所(院)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建成与当地主导产业配套、区域特点明显、优势学科突出的专业科研单位。推进市级农科所(院)转型,争取将市级农科所(院)建成专业所,承担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推广试验示范、人才培训、重大项目的终端承载基地任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继续组织市级农科所(院)长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理念、思路、经验,提高市级农科所(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快科技成果产学研协同转化和就地转移转化。督导各市农业行政部门落实三个不低于50%的科技成果转化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按照不低于80%执行,建立健全以绩效工资为核心的薪酬分配激励制度。探索科技成果与推广绩效分类评价体系,支持专业人员跨区域跨行业流动,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

二、加强农技体系建设,推动科技转化应用

(七)构建一主多元农技体系。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及其他机构参与农技推广,促进公益性和经营性组织协同发展。着力推进推广机制创新,巩固现有乡镇(区域)农技推广机构,在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社会服务组织。完善以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一批主导产业区域性集成技术示范区,筛选整合省级主推技术,加快实用技术推广步伐。

(八)提升农技人员素质。按照农技员培训陕西模式,对全省市、县、乡3级农技人员和农业站长(主任)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培训7500人次。举办3期全省高级职称农技人员研修培训班,全面提升高级人才的科学素养和推广水平。组织培训者培训班2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创新培训模式,加强考核评估,提升培训的质量效益。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改善农技推广队伍结构,提高推广服务水平。积极推行农技员持证上岗,对岗定向,倒逼农技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

(九)激发农技服务活力。全面推行农技人员绩效考核,从体系建设物化补贴的5%中列支奖励费用,对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从先进评选、职称晋升、培训深造等方面大胆试点。抓好1市4县政府购买农技服务的试点,继续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拓展购买服务范围、充实内容、优化方式,满足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方位、个性化和全程式的农业科技需求,不断提高科技推广服务效能。积极开展农技推广服务PPP服务试点,探索农技推广项目申报制。建立自下而上按需求申报安排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工作方式,提高项目补助的针对性。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完善运行制度,健全考评激励机制,确保农技推广效果。

(十)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以互联网+农技推广为驱动,积极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的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订阅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以及手机APP、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服务手段推广农业技术,服务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发布工作,提高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全省精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万户,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10个,示范点1000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6万户,建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示范平台,形成上下有机衔接、层次比较分明、分工比较明确的示范推广平台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科技覆盖率。

三、提高教学服务水平,加快培育职业农民

(十一)强化培育体系建设。完善一主多元培训体系,实施市级农广校、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学院标准化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条件、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培训实力。认定省级职业农民实训基地50个,认定市县级实训基地200个。择优确定22个基地,落实建设补贴,改善实训手段。加强师资库建设,吸纳各方人才,组建专业师资团队,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指导教师队伍。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支持市县培训专兼职教师。

(十二)规范培训方法。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0人,认定不低于8000人,依托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系统化对1000人持证中高级职业农民进行理论培训。重点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择优选取培育对象,精准确定学习内容、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和保障措施。制定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教育培训评价标准。以四个课堂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育试点,探索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方法和路径。进一步完善理论授课、网络辅导、基地实训、认定管理、帮扶指导、扶持发展的培育模式,开展20次远程视频教育专题。

(十三)加大认定管理。加大职业农民认定力度,扩大认定规模,初中高级认定不低于承担任务的80%。进一步健全职业农民信息档案,加强认定后职业农民备案工作,对取得证书的职业农民实行动态管理,做好复审工作。

(十四)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加大扶持政策力度,做好中、高级持证职业农民创业支持,扶持务农创业。整合有关涉农产业项目和补贴项目,支持职业农民做大产业。

四、推动能源环保建设,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十五)稳步推进能源建设。不断提高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水平,新建90处,稳步发展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鼓励开展沼气发电、集中供气、沼肥配送等,探索沼肥、沼气有效利用方式,形成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完成太阳能热水器、省柴节煤灶、太阳灶等项目,引导利用光伏发电、小风电、小水电等成熟能源技术,推广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及生物质取暖炉、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火炕等新型节能技术,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指导抓好千阳县光伏试点项目实施。

(十六)开展循环农业示范。推广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肥还田、养殖业-畜禽粪便-沼肥-种植业等循环模式,促进沼气沼肥高值高效利用。积极实施延川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县级循环农业模式示范点。加大沼肥配送推广,推动沼肥配送市场化运营。加强对12个万吨有机肥企业联盟的项目实施监管力度,保障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做大做强有机肥产业,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七)综合防治面源污染。实施汉丹江、渭河、延河、无定河、黄河流域沿岸等五大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开展周期性定位监测。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零增长,开展秸秆、畜禽粪便、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分区域建立综合防治示范点24个,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集成各专业技术、项目、措施等开展综合防治示范。

(十八)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完善数据库,开展监测预警,逐步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试点工作,继续在陕南3市和渭南市部分县开展土壤重金属修复试验示范。

五、加强科教体系建设,切实转变行风政风

(十九)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围绕省厅党建工作重点,积极参与弘扬农业精神、奋力追赶超越主题活动,制定年度学习讲话,落实党课教育,组织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等。推进作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活跃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建设和谐处室,争创五星级党支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持续推动行风建设,进一步弘扬奉献精神,服务三农事业。推行依法行政,加强业务培训,推动服务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二十)加强工作督查考核。依法依规行政,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集中检查的方法对各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陕西省农技推广项目绩效考评办法》、《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办法》、《陕西省农村能源项目绩效考评办法》、《陕西省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对农技体系建设、职业农民培育、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科技项目完成情况考核评价,及时通报,强化整改,对重点项目实行约谈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十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动全省教育系统、农业科技系统、推广体系、能源环保系统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积极性,开展多范围、多层次的调查研究,重点调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的科技教育能源环保工作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总结工作新思路、新理念,提炼工作新模式、新典型,促进全省农业科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十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农技体系建设、职业农民培育、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继续办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网络专栏、职业农民培育网络专栏,大力宣传农业科教先进人物和职业农民典型代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