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整改方案
各县(区)农业局、抚州高新园区农村工作局:
《中央环境保护督导组督查反馈意见》就我市抚河东乡水河口、广昌县罗家断面总磷浓度在2013到2015年期间年均值逐年升高,抚河临川区礁石坝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年均值逐年升高,鄱阳湖水质下降四个问题指出以下整改要求: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科学施肥方法,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广运用低毒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对水环境的污染。为贯彻落实《抚州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特制定本整改方案,请各地对照抓好落实。
一、指导思想
坚持环境优先,绿色发展,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全市农业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确保抚州走在全省的前列。
二、目标任务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推动我市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在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基础上,做好畜禽养殖粪污污染防控、农药化肥零增长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达240万亩;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0万亩以上,绿肥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折纯)1.0万吨,化肥、农药利用率45%以上;全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示范基地33个,粮食主产县(区)要建立3000亩以上统防统治示范基地1—2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40%;绿色防控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30%;生物农药和高效低风险农药应用比例提高10%,达到8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率4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5%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8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主要措施
(一)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市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0万亩以上,临川、南城要分别建设1个面积万亩以上的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其他县区各建设1个1000亩以上示范片。一要拓展实施范围。在巩固基础工作、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二要强化配方肥推广。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筛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深入开展合作,按照“大配方小调整”模式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三要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创新肥料配方制定发布机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四要推进区域化肥减量施用核心示范。结合“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行动的开展,集成配套推广高效节肥新技术新产品,建立化肥减量施用核心示范区,安排布置肥料利用率试验,验证区域性节肥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探索节肥增效的有效途径。
2、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一是因地制宜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全市绿肥年种植面积要达到100万亩以上,各县区要建立2个绿肥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各地要充分利用冬闲田资源,推广以晚稻稻底套种紫云英以及紫云英、肥田萝卜和肥田油菜混播技术模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绿肥生产。二是推进秸秆养分还田。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推广具有秸秆粉碎、腐熟剂施用、土壤翻耕、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三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
3、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促进施肥方式转变。一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广水稻“三控施肥”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推进机械施肥。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
4、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一是加快新产品推广。示范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绿色种植模式。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
(二)减少农药使用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推进科学防治。切实抓好病虫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减少农药使用量。
(1)提高科学防治应用能力。各县(区)分别建立好2—3个水稻、果树和蔬菜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依托植保机械装备先进、服务能力强的病虫专业防治组织以及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全面推行应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实施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全程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融合度。
(2)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充分利用农药研发和试验示范的最新成果,筛选推广适合我市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的高效低风险农药,制定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大力推广应用高活性低用量低风险的新农药新剂型,示范推广精准施药技术。组织开展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试验,推广应用特色小宗作物安全用药技术,解决种植户乱用滥用农药问题。
(3)使用高效植保机械。因地因作物制宜,推广应用高效植保机械。平原稻区重点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有人直升机和无人植保机,山区丘陵稻区重点推广无人植保机和机动喷雾机。地势平坦的果园、茶园和集中连片的菜地重点推广无人植保机和风送式弥雾机,地势高、坡度大的山地果园、茶园,重点推广有人直升机。
2、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农药利用率。
(1)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加快培育符合“七化”标准的专业防治组织,即运作市场化、管理制度化、人员专业化、技术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装备现代化、服务全程化,着力打造一批专业防治组织。今年全市扶持发展标准化专业防治服务组织50家,专业化防治组织数量比去年要增长10%达到400家以上。
(2)引导支持专业防治组织。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积极引导、支持专业防治组织扩大统防统治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支持专业防治组织承包现代农业园区、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基地、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四控一减”示范基地的病虫害防治服务,由专业防治组织与绿色防控产品和农药械企业合作,统一实施“三生三诱”和安全用药措施,树立优良服务样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加快绿色防控步伐,保护生态环境。
(1)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大力推广应用低毒生物农药,综合应用灯诱、性诱等绿色防控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化学防治以外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规范化,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科学化水平。通过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大面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2)探索绿色防控推广应用机制。依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绿色植保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探索政府购买重大病虫疫情防治服务机制,建立财政资金补贴绿色防控产品和统防统治服务的新模式。进一步抓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试点,优化补贴农药品种和比例,规范补贴操作程序,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抓好废弃物回收,开展清洁化生产,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减轻农药面源污染、净化乡村环境。
(三)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快完成全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在此基础上,以耕地为重点,按省厅要求,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风险区加密调查、农产品产地协同监测,进一步摸清我市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现状,明确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2018年底前,查明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完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信息。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支持东乡、崇仁、南城等养殖重点县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重金属污染监测项目,开展农业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监测。
2、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在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详查和监测基础上,实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根据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将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个类别。
3、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综合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代表性,在南城县典型污染区开展治理与修复试点,因地制宜选择水肥调控、土壤调理、替代种植等技术,分类分批实施受污染水田、菜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根据试点情况,比选形成一批成本低、效果好、易推广的实用技术。
四、保障措施
做好我市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要确保以下措施的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市级要分别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化肥零增长行动协调指导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领导小组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行动推进协调小组,局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围绕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有关县(区)也要组织协调推动工作,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调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保障各项措施落实。
2、加大资金投入。
各县区要积极筹措资金,做好相关项目的申报,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规模,支持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和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等技术推广。对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科学施肥服务和施用有机肥、配方肥、高效缓释肥料予以补助。积极争取金融、保险、税收等政策,支持化肥零增长行动开展。要切实加大对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和逐步形成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补贴机制、新型植保机械购置追加补贴机制、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补贴机制,提升发展能力。积极向省财政争取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经费,专项用于污染区的分类划分(含检测费用)、修复效果评估、修复措施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培育和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3、强化技术支撑。依托省组建的技术指导委员会,按照省制定的技术指南、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确定重点实施区域、指导各地编制耕地污染防治规划与实施方案,配合做好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技术服务。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环境监测和指导服务能力。成立化肥零增长行动专家指导组,提出具体技术方案,开展指导服务,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4、加强监督检查。按照整改方案,加强检查指导,及时掌握任务落实、资金使用、工作进度、效果评价等情况。对管理不规范、专业人员队伍缺乏、当地政府重视不够、效果不好、整改不到位的项目县,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5、实施情况调度。各地于每月3月前,将截止上月底的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我局土肥站、植保站和生态能源科,未按要求报送的,视为该调度期整改工作无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