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关于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实

宁波关于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通知

各区县(市)农机(农林)局(站):

“十三五”是我市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将有力推动我市农机化水平提档升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做好创建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农机发〔2015〕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意见》(浙政办发〔2016〕19号)、《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甬党发〔2017〕40号)和《宁波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宁波市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推进行动计划〉的通知》(甬农发〔2016〕127号)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这一主线,以“三优三强”为抓手,立足各区县(市)农业产业实际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通过普及农机装备应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行业管理等途径,结合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力争建成一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园区)、示范基地,以加快培育我市农机化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绿色高效原则。围绕宁波市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大力推广环保型农机装备,扩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应用,增加中高端全产业链装备供给,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效益。

(二)协调发展原则。继续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行动,加大其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和特色产业的农机化配套,强优势补短板,推进农业各主导产业间、各环节间农机化协调发展。

(三)机艺融合原则。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为载体,以绿色增产的农艺技术为手段,结合农业信息化平台,加强农机、农艺、科研推广等部门的协同,推进农机与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农机产学研推“三方面融合”。

(四)分步推进原则。各区县(市)要根据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及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详见附件1),按照有利于实施的原则,精心组织,逐个推进、逐点落实,用三年时间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五)多方参与原则。各区县(市)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示范创建主体责任意识,鼓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参与示范创建,汇聚力量,形成合力,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7个以上,创建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3个以上、示范乡镇(园区)19个以上、示范基地53个以上。通过示范创建引领,使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以下目标:

(一)装备应用广泛。农机装备保有量比较充足,覆盖面广、渗透力强,高效舒适、绿色生态、智能精准等高端农机装备有一定程度应用,满足主要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机械化发展需求。

(二)服务体系健全。农机作业、维修、销售等服务组织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经营管理、驾驶操作、维修保养等专业技术人才较为充足,能基本满足区域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需求。

(三)农机农艺融合。建立主要农业产业农机农艺融合专家小组,农机农艺技术集成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有效开展,区域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基本成熟,并可复制推广。

(四)安全生产稳定。“平安农机”建设有力有效,农机安全生产基础扎实,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不发生较大以上或者社会影响重大的农机事故。

(五)组织保障有力。党委政府重视,相关部门支持,具备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农机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充实,乡镇配有专职农机员。

四、创建内容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改善机械化作业条件,强化农机安全管理、稳定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化水平。

(一)粮油作物领域。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栽植(包括育插秧、直播等)、施肥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以及稻谷加工等新技术装备,马铃薯、大豆等旱粮作物收获、加工机械,油菜栽植、收获机械。

(二)蔬菜瓜果领域。重点推广蔬菜瓜果播种、育苗、移栽、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装备,适用于山区果园的运输机械,采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设备,菜园、果园开沟施肥、中耕除草、植保防虫机械。

(三)茶叶食用菌领域。重点推广茶园中耕、施肥、茶树除霜防冻、茶叶修剪、采收、加工等机械装备。食用菌基质加工、菌包装袋、灭菌、接种等关键环节机械装备,贮藏保鲜、烘干、加工等产后处理机械装备。

(四)畜牧水产领域。重点推广畜牧饲草料加工、自动喂料、畜(禽)舍环境控制、排泄物清理等关键环节机械装备。水产增氧、自动投料、清淤、水质净化以及水产品收获和初级加工等机械装备。

(五)设施农业领域。重点推广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以及配套的防虫网、遮阳网、喷微灌等设施,适合棚内作业的机械装备。

(六)生态农业领域。重点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废弃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和病死动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设备,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旱地深耕深松、循环水养殖等机械装备,农用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新型植保机械。

(七)智慧农业领域。重点推广光温水肥自动控制、作物长势智能监控、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预警等信息化智能化装备与物联网技术,自动喂料、圈舍环境自动控制、动物疫病智能监测与预警等设施装备,茶叶自动化加工生产流水线、果蔬菌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等自动化设备。

五、创建标准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标准请参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农办机〔2016〕22号);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标准详见附件3-附件5。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各区县(市)农机部门要把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创建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负责落实。

(二)资金扶持。统筹农机购置补贴、新型农机试验示范与推广、农机服务体系创建、拖拉机报废补偿、平安农机建设等现有财政扶持政策,重点向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单位倾斜。从2017年起,宁波市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创建。各区县(市)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支持,鼓励示范创建单位加大投资,强化投入力度,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三)考核督查。从2017年起,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创建将列入农机化目标管理考核。各区县(市)农机部门要按照农业部、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农业厅系列文件要求,制订具体创建方案,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上报市农机总站。要加强业务指导,及时跟踪掌握创建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不断整改完善,确保创建质量。市农机总站将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四)总结宣传。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创建是“十三五”我市农机化工作的重点,要激发调动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并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各地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示范创建工作举措、创建成果、创新做法及先进典型,总结创建经验,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营造示范创建的良好氛围。

(五)台账管理。台账资料是体现一项工作成果的基本依据,是实现规范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各创建主体要高度重视台账资料的管理工作,加强收集整理,勤于记录,对开展的各项创建活动要及时留下文字图片资料,以真实完整地反映创建内容。

(六)创建认定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采取县级自评申报、省级初评推荐和部级审核复评的办法。申报县按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评价办法(试行)》评价范围和要求进行自愿申报,填报自评表,撰写自评分析报告。自评表与自评报告数据均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签署意见,报市农机总站审核。市农机总站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实地考核初评后,将推荐申报示范县材料报送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农机化司组织评价专家组通过审核材料、分析数据、按一定比例实地抽查验证等方式,对申报县进行评价,形成综合评价结果,提交评价领导小组进行复评,确定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

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采取边创建边认定的办法。达到建设规范要求的示范县在完成自评的基础上,将自评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签署意见,报市农机总站。市农机总站初评后,报省农业厅进行综合评审。达到建设规范要求的示范乡镇(园区)和示范基地在完成自评的基础上,向当地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接到认定申请后,组织专家按照资料验收加现场验收的方式进行验收,并将验收资料统一装订成册,一式三份报送市农机总站。市农机总站初评后,报省农业厅进行综合评审。具体评分细则和评估认定方法按照省农业厅有关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