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家庄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石家庄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高省会现代畜牧业生产水平,推动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转变,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冀政办字〔2016〕211号),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鹅-摄图网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目标,坚持“稳定猪鸡、提升奶业、发展新型特种养殖,提高兽药饲料保障水平”发展方向,强基础、转方式、壮产业、延链条、树品牌、重监管,促进产业发展由扩点增量型向稳量提效型转变,生产经营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畜牧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着力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到2020年,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市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全市肉、蛋、奶年产量分别完成70万吨、95万吨、125万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畜禽发病死亡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6%以上。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2.2∶1以上,成为食品工业支柱产业。畜牧从业者收入不低于外出务工农民人均收入,适度规模以上养殖场场主收入达到外出务工农民收入的2-3倍。着力建成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环境清洁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深入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优化区域布局。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畜禽规模总量,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容量相匹配。按照全市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科学确定中东西三大区域畜牧业布局,中部区域即桥西、新华、长安、裕华、高新区等主城区和藁城、栾城、鹿泉、正定“三区一县”为都市特色区,重点发展都市畜牧业、饲料兽药生产、畜产品深加工、交易市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城区、组团三区一县城区周边和与市区连接区域,逐步引导畜禽养殖场搬迁或转产。晋州、无极、深泽、新乐、行唐、赵县、元氏、高邑等东部区域8县市为优势养殖区,扶持发展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产业集群、畜牧产品深加工和奶牛、生猪、蛋鸡、肉牛、肉鸡、肉羊六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灵寿、平山、井陉、矿区、赞皇等西部区域为生态养殖区,重点发展太行鸡等生态畜牧业、肉牛肉羊等畜牧产业、种畜禽生产和蜜蜂、皮毛动物等特色产业。

(二)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蛋鸡,突出发展奶牛,扩大肉牛、肉羊、肉鸡养殖。提高牛羊禽肉供给比重,提升冷鲜分割和加工产品上市比重;大力发展品牌蛋、功能蛋、蛋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婴幼儿配方乳粉、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奶酪等高端乳制品。到2020年,高端畜产品供给占30%以上。

(三)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着力推进生产要素聚集和优化,实现分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对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生猪年出栏3000头以上、蛋鸡存栏10000只以上、肉牛年出栏3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给予重点支持。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到2020年,全市创建1000个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85%以上;建成畜牧业重点县6个、省级现代畜牧产业聚集区6个,产值占全市畜牧业产值50%以上。

三、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业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紧紧围绕畜牧主导品种,加速建设一批经营规模大、资源整合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畜牧龙头企业。重点引进一批生猪、牛羊肉等精深屠宰加工和蛋品加工企业。通过大企业强强联合、购并重组、参股控股、改制上市、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等形式,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鼓励现有龙头企业通过更新改造、链条延伸、开发新上,培育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到2020年,年产值达到10亿元、1亿元、1000万元的畜牧加工企业分别达到5家、20家、100家。对新建、扩建投资亿元以上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畜产品加工项目,利用农业产业化资金给予补贴、专项补助或采取股权投入方式进行支持。

(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养殖基地,引导养殖场户自愿以土地、生产资料、养殖畜禽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鼓励龙头企业提供贴息、担保、物资和技术等服务,促进养殖场(区)发展生产,实现共赢。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建场租赁、合同收购、价格协调、风险补偿等方式,与养殖场户紧密合作,解决养殖场户发展难题,降低养殖风险。着力发展一批新型畜牧合作组织,完善功能定位,健全运行机制,提高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完善奶业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建立乳企与奶牛养殖场(区)紧密的利益联结和风险共担、生鲜乳和乳品生产有计划同步发展、奶站的合同化管理和生鲜乳价格协调等机制,促进产加销紧密衔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加奶农收入。

(三)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增强主体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着眼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调整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强力打造知名品牌。搞好产品策划,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产品,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鼓励企业开发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加强品牌保护。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知名品牌,打造一批代表石家庄畜牧业优势和特色的畜产品品牌,尤其开展“奶源”区域品牌创建。对在创建知名品牌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畜牧业企业,利用农业产业化资金给予适当奖励。

(四)探索新型营销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畜牧业,支持市内涉牧企业创办或采用电子商务平台,以全新业态进行营销。引导通过二维码实现“互联网+生产全过程展示”营销,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高产品可追溯性。对销售额巨大、带动畜产品生产作用明显的电子商务平台给予适当奖励。积极拓展畜牧业多功能性,指导休闲观光牧场建设。

四、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

(一)强化畜禽良种繁育。建立完善市县两级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全面完成石家庄市种畜禽质量监测中心建设,提升县级检测能力,启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精液质量监测和畜禽舍环境监测、种畜禽场的场内测定和联合育种工作。2020年DHI测定能力达到5万头。建立配套完善的原种场、纯种繁育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良种繁育体系。全面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完善配种服务网络,加强场际遗传交流,进一步提高国家核心育种场数量、育种工作水平和能力,打造京津冀畜禽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强太行鸡国家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太行鸡保种场,积极开发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太行鸡配套系。

(二)健全基层推广体系。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完善队伍、创新机制,完善市、县、乡三级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技术推广机构支撑能力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示范站,配套建设市、县、乡三级“养殖书屋”。发挥国家畜牧业知识服务与培训平台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生猪、蛋鸡创新团队等作用。抓好在职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强化科技驱动。积极推广畜禽养殖管理云平台技术,重点推广环境控制、高产繁育、数字化管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升畜禽生产能力。

(三)壮大饲料兽药产业。鼓励饲料和兽药生产企业实施资源重组,走集团化、规模化道路。大力发展安全高效、无残留、无污染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到2020年,饲料生产企业年产10万吨的企业达到5家。推动秸秆饲料利用工作。推广适合不同地域特点的优质饲用玉米青贮品种,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拓宽农作物秸秆饲料利用渠道,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创新秸秆养畜示范模式,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到2020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达到30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33%。以“粮改饲”行唐、灵寿试点为引领,开展人工种草,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打造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增加优质牧草供应总量。在平原农区积极推广全株青贮玉米和高产优质苜蓿种植。鼓励养殖企业建设自有饲草料基地,培育一批种养结合、草畜配套的家庭牧场、草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推广青贮、微贮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支持山区条件适宜地区发展优质牧草。实施饲料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制度,加大监控力度,确保饲料生产使用安全。支持兽药生产企业研发新兽药,强化宠物专用药、水产养殖用药和中兽药等新产品研发。改进生产工艺,促进产品形态多元化发展,原料药为主发展多形态制剂,向中药、微生态、生物制剂及无抗、低抗转型,降低成本,提高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严格兽药生产企业监督管理,提高兽药GMP建设水平。加强兽药GSP建设,规范兽药经营行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