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布的《2017年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推进任务的完成进展情况将于9月30日前报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那么为什么国家要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的调整呢?有哪些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呢?
一、农牧交错带是什么?
农牧交错带是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是我国农业生产边际地带,也是生态脆弱带。
我国农业生产大体以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即大兴安岭、通辽、张北、榆林、兰州、玉树至拉萨一线)为界,可分为两大区:以东、以南是种植业为主的农区,以西、以北是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这两大区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条沿东北西南方向、农牧并存和农牧交替的农牧过渡地带,也就是农牧交错带(transition zone between cropping area and nomadic area)。
我国的农牧交错带北至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西至西北区,经内蒙东南、冀北、晋北向西南延伸直到鄂尔多斯陕北,位于华北与内蒙的交界处,是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的广阔地带。
二、国家为什么要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
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干湿波动明显,这反映了东亚季风独特的气候特点。
该地区的干湿波动幅度大于温度变化幅度,干湿条件成为本区限制农牧业生产的因子,年均降水量为380毫米,降水变率在25%以上。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植被特点
该区“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条件形成了“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草原”的植被景观类型。由于各类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不同程度的气候变化在交界地带对植被的第一性生产力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水分带的整体摆动,植被会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摆动现象。
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
北方农牧交错带在自然背景下呈现出农区和牧区交错分布特点。由于气候(主要是降水)呈波动性变化,农牧业结构也呈现出波动性的交替,地区内的人地关系存在不协调的情况。
4、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对我国的北方农牧交错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能够优化当地的农业结构、改善当地的资源环境、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能够形成“以养带种”“牧林农复合”“草果菜结合”的生产结构,有效地提高区域内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
1、建立健全牧林农融合发展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工作机制、开展现场观摩、总结典型范例。
2、加快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种植面积、适当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开展草牧业试验试点。
3、聚焦增牛稳羊优奶做强草食畜牧业。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和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以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为重点做强奶业,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现代化养殖企业,引导乳品生产企业强化标准化管理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奶业宣传,做大做强优质乳企品牌。
4、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杂粮杂豆生产、扩大高蛋白大豆和芽豆等品种种植面积、扩大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规模、建设优势特色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稳定发展蔬菜生产、促进冬春设施和夏秋露地以及加工蔬菜协调发展、建立绿色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发展道地中药材。
5、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物流冷链设施装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6、推动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应用。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强化特色优势区域品种资源保护、强化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
7、创新完善农企经营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8、优化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自然生草+绿肥”等模式、建设一批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加强草原生态修复。
四、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农业部各相关司局、相关省农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工作方案,抓紧研究细化工作推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领导、责任、措施和工作到位。
2、加大支持,重点倾斜。农业部各相关司局和相关省农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牧交错带的定向支持,加强项目聚焦与整合,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等重大政策和重点工程项目要予以适当安排。
3、强化督促,合力推进。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将牵头加强跟踪调度,并强化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