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工作方案

7月4日,甘肃省农牧厅下发《甘肃省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工作方案》,甘肃省将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力争到2020年,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4000人,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300名,宣传推介优秀带头人典型10个,培育5名国家级、30名省级和300名市县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

具体通知全文如下:

甘农牧发〔2018〕209号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农牧(农业、畜牧兽医)局(委)、厅机关有关处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三农”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精神,我厅制定了《甘肃省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甘肃省农牧厅

2018年7月3日

甘肃省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三农”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决策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精神,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繁荣稳定和农民就业增收,加快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有利于推动政策落实,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更多的创业创新主体,建设乡村人才队伍;有利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实现人才、资源、产业向乡村汇聚,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总之,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对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

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就业创业”的总要求,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通过培训就业创业主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创业创新园区、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支持和鼓励更多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就业创业,努力形成创新促创业、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的良好局面。

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要坚持自主就业创业,支持各类主体自主决定就业创业领域、方向、形式;坚持人才优先培养,把人才作为就业创业的核心要素,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坚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发挥各自优势,为就业创业构建组织模式。坚持将园区打造成产业基地、观光景区、现代社区、培训基地、科研中心、创业孵化园,为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坚持发挥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的优势,为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坚持特色产业带动,根据产粮村、特色村、城边村、工贸村、生态村、古村落村的不同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加则加、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支持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促进就业创业。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要求,以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就业创业向园区聚集。

三、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

(一)围绕培训就业创业主体促进就业创业。 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培训等三个行动方案的通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开展农村创业创新“百县千乡万名带头人”培育工作和百万人才培训行动,按照《甘肃省农产品加工业等三类人才培训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创新人才培训。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和纯农户、兼业户和职业户为重点,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食品加工人才、经营管理人、贸易经理人、农产品网络销售等专业人才培训,培育一批经营管理队伍、科技创新团队、生产能手、技能人才和乡村复合型人才;以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辅导师等为重点,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以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农村创业创新成果展览展示等为载体,选拔培育一批优秀创意项目和创业者,对接优质资源要素,激发就业创业热情。力争到2020年,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4000人,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300名,宣传推介优秀带头人典型10个;培育5名国家级、30名省级和300名市县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责任单位:省农牧厅产业化处、人事劳动处、科技教育处,各市州农牧部门配合)

(二)围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就业创业。按照甘肃省农牧厅《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全省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全覆盖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扶持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能让更多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自身发展壮大一批、嫁接引进一批、政府主导组建一批、专业市场带动一批的方式,多层次多途径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实力,着力增强龙头企业对特色产业基地、合作组织和千家万户的带动能力,切实提高特色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有效化解市场潜在风险,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每个贫困县都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有一个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售的全面对接,实现省级龙头企业对贫困县的全覆盖。全省累计发展县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10000家,所有贫困村合作社规范运行、高效运转,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农户的能力显著提升,切实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家族农场的基础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多元融合发展,为就业创业搭建平台。(责任单位:省农牧厅产业化处、农村经营管理处,各市州农牧部门配合)

(三)围绕打造农业园区促进就业创业。紧盯草食畜、高原夏菜、优质果品、道地中药材、优质马铃薯、现代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一批集种养殖生产、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休闲观光、废物处理、创业示范为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加快配套建设休闲农业板块,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打造生态闭环循环系统,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中心、大型沼气生产中心、有机肥生产加工中心、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等设施,实现生产要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零污染、零排放循环利用的闭环生态系统。力争将每个园区打造成产业基地、亿元企业、观光景区、现代社区、培训基地、科研中心、创业孵化平台。动态跟踪我省创建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运营情况,继续创建新的园区(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备、政策措施配套、科技创新条件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培育创建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培训、实训、见习、实习和孵化基地,不断提升培育质量;加强与各类创业创新基地的交流合作,建立共享共赢机制。到2020年,全省“三园一体”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50亿元。建设10个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2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培训基地。(责任单位:省农牧厅发展规划处、产业化处,各市州农牧部门配合)

(四)围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就业创业。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甘肃省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保鲜等初加工设施,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提升商品化水平;引导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推动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延长产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介一批农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推动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提高副产物附加值。推介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及中央厨房发展新模式,开发多元化产品,提升主食品牌化水平。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鼓励发展传统民俗民族工艺、手工编织、乡村特色制造等乡村特色加工业,培育发展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扶贫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支持乡村振兴、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更加突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达到2: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以上)达到55%,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责任单位:省农牧厅产业化处、省农产品加工管理办公室,各市州农牧部门配合)

(五)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就业创业。落实《甘肃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集中生产要素投入,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农业和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进一步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参与农业生产和农业创业者的经营性收入。支持发展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鼓励乡土产业、养生养老、科普教育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乡村特色产业,指导发展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创意农业等,实现乡村多元化就业创业。到2020年,全省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到3500万亩,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责任单位:省农牧厅产业化处、农村经营管理处、种植业处、畜牧处,各市州农牧部门配合)

(六)围绕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就业创业。组织实施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开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和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积极推广农业内部融合、产业延伸融合、功能拓展融合、新技术渗透融合、产城融合和复合型融合等多种融合模式;支持发展循环型、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等农业新业态,推进智能生产、经营平台、冷链物流、产业联盟和资源共享等农业新模式;大力引导农业与乡村工艺、制造、文化、教育、科技、康养、旅游、生态、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就业创业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到2020年,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责任单位:省农牧厅财务处、省农产品加工管理办公室,各市州农牧部门配合)

四、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州要把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经常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来抓,研究制定本地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建立保障机制、督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于7月底前将工作方案报送省农牧厅(省农村创业创新工作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加快建立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协调机制,认真履行协调、服务等职能;要指导县(区)农业部门进一步明确行动的目标任务、进度安排、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确保推进行动取得实效;要定期开展督导检查,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力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政策落实。各市州要认真对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或者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细化实化、落地见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乡村就业创业项目;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通过创设新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科技、信息、人才等配套政策措施,构建全链条优惠政策体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活力。

(三)强化公共服务。要针对乡村就业创业涉及的主要产业、优惠政策、配套服务等内容,督促指导县区加快建设乡村就业创业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务窗口,增强就业创业的引导性、精准性和协同性;做好乡村就业创业的土地流转、项目选择、科技推广等方面专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辅导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农村创业创新监测调查,及时掌握农村创业创新新动向;积极争取金融、投资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完善乡村就业创业合作机制。

(四)强化典型带动。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精神,树立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宣传推介优秀带头人。积极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类平台,通过座谈会、大讲堂、现场交流等活动,以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和优秀乡村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等为素材,讲述乡村就业创业故事,分享做法经验,在提升乡村就业创业人员素质能力的同时,激励更多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在农村脚踏实地创出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天地,培育一支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住的乡村就业创业人才队伍。

(五)强化宣传引导。广泛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微博、宣传册、明白纸等形式,积极宣传促进乡村就业创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项目实施成效;积极组织参加就业创业训练营、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搭建就业创业交流平台,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运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和各地区宣传媒体,积极宣传各类促进乡村就业创业发展的典型平台和模式,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宣传乡村就业创业的各项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积极投身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中,推动乡村就业创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