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如何打造特色化、个性化?

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需要有特色化,应在共性的前提下追求规范的管理,在个性的基础上打造鲜明的特色。在这种理念下,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不应该局限于传统农业行业范畴,应该允许其在农产品加工、市场咨询、科技服务、观光农业等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促使我国的家庭农场的经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如果能够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并且能够经营成功,就可以认为是成功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如何打造特色化、个性化?

比如,有的家庭农场可以生产规模化、高品质的粮食的大宗农产品,那么就可以定位于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在城市周边的家庭农场可以与城市消费者或者团体建立销售合同、周末农场、自助农场等方式的“农消对接”。可以借鉴日本协会中的“提携”系统,销售渠道不依赖传统市场,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对话与接触的分销系统,消费者与生产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提携”系统的方针主要有:

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自给自足农业;消费者在有机农业生产者生产过程中适当协助生产者,体验农业生产乐趣;简单包装以及节约挑选农产品的时间;自行分销,生产者币日消费者之间的信息要对称;改变饮食习惯,摒弃反季节农产品,食用时令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协商,达成协议价格。具有山水特点、人文景观和乡土风情的家庭农场可以利用农业生产特有过程进行多业并举,可以用来开办“农家乐”,发展“休闲农业”等。

拿北京密云周末农场而言,就非常具有中心城市周边农场的特色。这个农场是居住在城市的白领阶层来到农村租用农民的耕地,在田地里面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这些蔬菜平时主要由农夫照顾,白领阶层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去自己的田里浇水、施肥、收获成果。白领走进农场像是一种物物交换的关系,在季节之初城市农夫支付了一笔费用来支持一个本地的农民,来年可以获得免费的、健康的蔬菜。周末农场耕种模式为会员自种、农民代种、农民和会员一同维护蔬菜成长、会员收获果实的模式,农场本着以会员轻松劳动、快乐收获、享受成果的方针运营。周末农场为会员提供种子、种苗、水源、农具、技术服务、餐具、急救用品等,该特色农场获得很好的经营效果。

家庭农场的“五化”特色:

家庭农场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以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德国为参照,可以看到现代化家庭农场具有明显的“五化”特点:

形式普遍化。在德国各地,农民家庭农场是农业的普遍形式,构成了德国农业的实体基础。“大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在100公顷以上,全国有2.93万个,占德国农业企业总数的8.29%;“中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在30~100公顷,全国有10.4万个,占总数的29.44%;“小型”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在2~30公顷,全国有21.85万个,占总数的61.94%。

种类多样化。德国家庭农场种类多样,包括粮食种植、生猪饲养、蛋鸡和肉鸡饲养、奶牛和肉牛饲养,以及蔬菜、水果、葡萄园、花卉、苗圃、渔业等不同类型。一个家庭农场,从事一项主业,但有相当多的家庭农场,同时兼营手工业、修理业、旅游业等其他行业。

经营企业化。不管是哪种家庭农场,都建立了正规的会计制度,进行经济核算。德国各类家庭农场都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和其他信息工具。对于各项采购和投入、各项销售收入和产出等明细都入账记载,以进行企业核算。

管理现代化。20世纪70年代,德国家庭农场已普遍实现了现代化,其标志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管理方式管理家庭农场,以及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建立起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和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今天的德国农民家庭农场,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信息化、精准化和知识化。

发展合作化。德国家庭农场一直积极提高组织化程度,其途径就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半世纪以来,专业合作社坚持“自愿、自主、自治、自助”方针,坚持“民办、民用、民有、民主”原则,坚持“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机耕、统一防治、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服务宗旨。例如,德国通过发展“农机链”,即农机合作社形式,不仅提高了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而且有效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如今“农机链”遍布全德。

专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场、民宿、农家乐经营者服务,任性打造产业链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社交平台。

欣赏醉美乡村,唯美景色,了解生你、养你的故土,还有关注乡村的经济发展、生态农业,还有乡村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