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的需要融资吗?融资方式有哪些?

兴办一个家庭农场,由于经营规模较大,无论是大面积的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还是灌溉、收割、运输、仓储,抑或是所需要雇用的农业劳动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而受市场价值规律的制约,有时农产品会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过低导致农民亏本,无法再进行下一年的农产品投资,在自有资金无法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都需要解决融资问题。解决融资问题,使资金在农场主的经营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周转和循环,是目前家庭农场的首要任务。融资就成为制约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发展的瓶颈。

(一)家庭农场融资难与融资优势

现今,正处在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初期,各地区家庭农场融资困境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融资金额较大,需求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自筹资金已很难满足发展需要,随着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家庭农场主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力度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融资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管理不足、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期货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补贴资金不足以及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等导致农场主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

但是,农场主个人作为融资主体相较于其他农业经营生产方式的融资主体有其特有的优势。首先,农场的经济效益与农场主密切相关,农场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场主的利益。这种形式的融资主体积极性更强,对于融资的欲望更强;其次,家庭农场如同家族企业,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经营良好的家庭农场传给下一代,会极大地减少他们的融资压力。最后,家庭农场有国家政策和相关机构的融资支持。

(二)家庭农场融资方式

作为家庭农场主,可以通过如下3种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国家财政资金、贷款和自筹。

1.国家财政资金(政府资金投入)

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家庭农场,据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家庭农场2012年现状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各类扶持家庭农场发展资金总额达到6.35亿元,其中,江苏省和贵州省超过1亿元。”我国各级政府对家庭农场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这些资金投入相对于农场主们对资金的需求还远远不够。此外,各地区资金投入差异较大,我国财政还没有为家庭农场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的现象。家庭农场建设初期,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确保财政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能够帮助部分家庭农场摆脱融资难题。

2.货款(金融机构货款)

家庭农场在创业初期,由于处于投资期而往往很难盈利,周转资金不足,很多农场主想到通过贷款的方式缓解经济困难。然而,我国普遍存在着“贷款难”的现象。由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实施较为严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农场主们通常缺乏有效的抵押手段,作为固定资产——土地又是通过土地流转而得来的,缺乏抵押品的特征。因此,这种“贷款难”的现象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农场主们共同协调才能得以解决。贷款难题的解决将会大幅度地改善融资困境。

3.自筹(民间资本参与)

随着家庭农场的逐步推广,资金难题完全依靠政府补助已不现实,大部分资金还是需要农场主们自我筹集。如今,国内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投入近八成是来自农场主们的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多数家庭农场实行“两费自理”(“两费”指的是生产费用和生活费用),这种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给农场主们的融资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农场主的部分自有资金因用于租用土地,已不能满足基础设施的投入。又因为从金融机构难以取得贷款, 农场主选择向周围的人借用资金。而这些资金只能暂缓应对初期投资问题,对于真正解决融资问题作用很小。但民间资本参与的自筹形式是成本低、速度快的一种筹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