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肉牛是一个普遍的养殖项目,同时也是农民朋友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天小编要和大家介绍的是我国南方肉牛规模化养殖效益如何?存在些什么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一、我国南方肉牛规模化养殖效益
1、肉牛市场前景
当前我国肉牛养殖业呈快速发展势头,牛肉价格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大。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随着牛肉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健全,我国牛肉出口潜力增大。三是在人工成本增加、饲料价格上涨、肉牛供应偏紧等因素影响下,肉牛价格必将维持在较高位点,养牛效益也终会与肉牛养殖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成正比,实现稳步提高。
2、肉牛养殖效益
市场调查表明,若购进架子牛,集中短期育肥100天,日增重1.1公斤,按保守的市场收购价格16元/公斤计算,每头牛销售增收1760元,去掉养殖成本690元(精料300公斤、草料600公斤需投入560元,每头牛的人工费为80元,防疫检查费为20元,水电费为30元,合计690元),可获纯收益1070元。年初购买一头体重150公斤的优质牛犊育肥,到年底销售时可达到450公斤,售价7200元,去掉成本约3500元,一头牛从年初到年底的纯利润约为3700元。
3、规模化养殖肉牛的饲料管理
因南方地区牧草品种单一,使得肉牛养殖过程中常出现营养牛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种植一些营养价值高的牧草;也可以储藏青饲料或是制作氨化饲料,提高饲料营养价值。青饲料经过储藏后,能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得以保留,在不同季节为肉牛提供足量的养分。秸秆经过氨化处理后,质地变得更为柔软,易于肉牛消化。再加上这种饲料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促进肉牛生长。在储存青饲料过程中,可以选用玉米或甘蔗尾来进行制作。一般宜选择乳熟期玉米整株储藏,将其切成4厘米左右的段,放人四壁都铺有塑料薄膜的储池,并保证其厚度,最后进行填装,填装之后进行封存。1个月之后可以使用。秸秆氨化技术就是将没有发生霉变的稻草进行切割,按照一定比例用尿素混合搅拌,搅拌后用塑料布密封起来,两周之后可以使用。
在增效养殖管理中,一般是以年龄、体重、性别和营养状况为依据对肉牛进行分类饲养。其中可以对种牛和犊牛进行散养,使其更为自由并促进其生长,而对肥牛则可以采用拴系形式进行饲喂,并保证拴系长度。当肥牛处于生长期时,其生长速度较快、瘦肉率高且饲料报酬较高。这一时期的肥牛应该散养,之后再进行育肥。
4、肉牛防疫管理
要按计划进行疫病预防和保健,确保其健康。如果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在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牛群体质、增强抗病力和免疫力的同时,要注重培育适应饲养地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消毒卫生保健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创造适宜的养殖生态环境,保障肉牛养殖有预期的综合效益。要特别注意对肉牛寄生虫病的防治。寄生虫能引起肉牛慢性消耗性疾病,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甚至威胁肉牛生命,造成大批死亡。寄生虫主要有肝片虫、绦虫、吸虫及皮蝇等。要根据各种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生物学特性,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进行预防性驱虫。每年要定期两次和多次驱虫,驱虫后及时清理垫草、粪便,对其进行堆积发酵、焚烧和深埋,对地面、墙壁、饲槽进行消毒,防止虫卵、虫体污染而再次引发感染。发现病畜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5、环境管理
1.管理人员要对生态保护问题予以重视。目前,很多规模化的畜牧场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畜牧场的管理人员对日常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够重视,不能够将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2.环境监测等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现代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越来越快,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对畜牧业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
3.加强对畜禽的排泄物、废物、废料的管理。应该建设完善的、规范的废物管理设施,同时要控制废物、废料和污水的排放,尽量做好废物循环利用。
二、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品种优化程度低,产业经济效益差
多年来我国对肉牛品种存在无序改良现象,缺少较明确的改良和育种方向,以致我国的肉牛业仍处于以黄牛为主的高数量状态,良种率低,改良肉牛比例仅占30%~40%,与发达国家改良牛比例90%以上的差距很大,部分杂交品种也没有严格按照良种要求进行杂交,生产性能低,牛群整体品质差。地方黄牛是我国的特色资源,虽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好、肉质较佳等优点,但还存在着生长速度慢、胴体产肉少、优质牛肉切块率低等诸多缺陷。就肉牛胴体重而言,发达国家平均在295kg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205kg,中国平均为201.5kg,江西平均为175kg。表面看,这仅仅是肉牛胴体重的差距,但实际上隐含了良种繁育、农牧结合、饲草供应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就出栏体重而言,江西肉牛12~18月龄体重与全国约250~350kg的水平相似,而世界肉牛业发达国家的肉牛12~18月龄出栏体重则高达450~550kg,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黄牛品种诸多,抗逆耐粗饲且肉质好,但普遍存在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陷,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虽然“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作为中国培育的肉牛品种已经育成,但仍难满足优质肉牛生产对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2.2生产方式落后,饲料转化率低
当前,我国肉牛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占总量的80%,一般每户饲养1~5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大部分仍沿袭了传统养殖耕牛的饲养方法,饲草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有的在冬季甚至将牛关在栏舍里仅喂给干稻草。条件稍好点的农户,也只用麸皮拌料补饲,肉牛饲养周期长,出栏体重小,育肥质量差,饲料转化率低,产品也没有竞争力。
2.3养殖知识贫乏,饲养管理粗放
传统分散的肉牛生产,产业形成不了集群,肉牛规模化饲养配套技术难以在养殖户中推广,一些养殖户不懂养牛,缺乏科学养殖知识。表现在:①不知道饲养什么品种,购回病牛和品种差的牛时有发生;②肉牛饲料配合不合理,在基本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质和钙、磷不足或不平衡的情况下,总是寄希望于饲料添加剂或增重剂能大幅度地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③养殖户随意添加尿素,不科学的添加量及饲喂方法,造成肉牛中毒或死亡;④不分青草种类大量饲喂,造成瘤胃臌气,甚至危及生命;⑤将长时间堆放的菜叶、青绿饲料喂牛,造成中毒;⑥氨化技术不成熟,又不注意防霉变,致使一些牛吃了霉变饲料而死亡;⑦不能保证原料质量,饲料种类与配方差别较大,饲料转化率低;⑧忽略引进牛的适应性及对杂交牛的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养殖亏损;⑨母牛养殖户在犊牛早期普遍采用“吊架子”方法饲养,导致犊牛早期生长发育不良,直接影响到其中、后期的育肥效果;⑩养殖户过度依赖抗生素的防病作用,混用、加大剂量使用普遍存在。多少年来,我国肉牛粗放的饲养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是良种不良法,饲喂无规律,喂牛时早时晚,喂料时多时少,经常变换饲料,造成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紊乱,影响消化吸收,不利于生长。个别农户在牛价高时,甚至“把牛当猪喂”,短期内大量补给玉米精饲料快速育肥,结果导致酸中毒。二是圈舍简陋,冬季舍温偏低。舍内粪尿不及时清理,舍内潮湿、多刺激性气体,牛体脏污不刷试,不晒太阳等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三是未按肉牛的生理状态进行管理,育成牛、妊娠牛、空怀牛与种牛不加区别,均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方式,造成肉牛生长发育缓慢,不能适时出栏。
2.4优质饲草缺乏,秸秆利用率低
草山草坡野生牧草自生自灭,肉牛的主要粗饲料农作物秸秆焚烧浪费现象严重,用作饲料的秸秆大部分未经加工调制成青贮饲料或者秸秆发酵饲料(经加工调制后利用的约占2.6%),利用率不高,以致优质饲草缺乏、草畜不配套。牛群冬春缺草缺料,“既未吃饱又未吃好”现象普遍存在。粗饲料品质差,四季供应不均衡,造成肉牛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
2.5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养牛科技含量不高
表现在:①在饲草、营养方面,补饲、青贮、氨化和非蛋白氮使用等成熟技术远未普及推广到散户,更没有针对农户饲养环境和饲料原料,设计合理、经济、高效的饲料配方与补饲饲料,营养水平未达到生理需要,饲料转化率低,饲料成本持续增加,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②在杂交利用方面,目前发达国家的肉牛都用杂种牛来生产,纯种在肉牛总头数中仅占3%~5%。如美国肉牛杂交繁育体系,采取三品种轮回杂交:在安格斯和海福特二品种轮回杂交的基础上再与夏洛来或西门塔尔进行轮回杂交,其结果是杂交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日本“和牛”则是在杂交繁育的基础之上培育起来的一个世界知名的肉牛品种。然而,迄今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肉用杂交繁育体系,每一轮杂交后,下一代使用什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没有科学规划,绝大多数杂交要么仅停留在二品种杂交,杂交一代屠宰或销售,要么形成级进杂交,以致杂交优势的利用率降低。③在肉牛育肥方面,除一些规模育肥场外,小规模分散育肥场普遍存在着品种代数、年龄、饲草料日粮混杂,育肥技术参差不齐,造成出栏肉牛体重、膘情、年龄等差异大,肉品质量不稳定,难以统一标准。另外,部分地区淘汰奶牛,多半未经育肥,直接上市屠宰,肉质差、效益低。
2.6圈舍简陋,粪污处理意识薄弱,养殖环境差
多数肉牛养殖散户,环保意识淡薄,人的居室与牛舍相邻,甚至猪、牛混养。污道与净道不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环境卫生极差。当前,我国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整体较低,即便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没有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粪便污水因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排放到河道,给农村、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带来安全隐患。
2.7消毒不到位,疫病防控意识差
多数养牛户无消毒意识,即便周围环境极其污浊仍常年不消毒或消毒措施不严格,有的只在清圈时垫些干土。一些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认为牛的饲养密度不如鸡、猪大,牛的抵抗力强,防疫可有可无。以致一些地方传染病如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传染性胸膜炎等疫病发病率超过10%。加之我国肉牛养殖的异地育肥模式,更把一些地方疫病扩向全国,对人及牛只健康造成威胁。再就是很少给牛驱虫,由于牛采食牧草和接触地面,体内外常感染寄生虫,如各种线虫、疥螨、硬蜱、牛皮蝇等,使得日增重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
三、发展肉牛业的对策建议
2.1丰富肉牛品种,有序开展杂交利用
畜牧业生产贡献率中,遗传因素的影响占40%,营养与饲料占20%,饲养管理占20%,疾病防治占15%,其它如环境等占5%。因此,品种是提高肉牛生产水平的基础。但肉牛产业不象奶牛产业那样,品种较单一,而是多品种利用,广泛开展杂交,利用杂交提高养殖效益。针对多年来我国肉牛品种存在的无序改良现象,要明确肉牛改良育种方向,加强包括原种场、种公牛站、品种改良中心和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细管冻精改良技术,加快牛改步伐。
2.2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提高饲料转化率
随着肉牛养殖成本的上升,农村劳动力的下降,在如何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可考虑走一条适度规模化的道路,用规模效益保证养殖收益。一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结合的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由于种养结合,场地、牛群集中,便于选种选配、疫病防治、晒制干草以及制备青贮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显著提高养殖水平,提高“饲料转化率”,所产生的粪污能完全为土地所消纳,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增加养殖效益。二是要充分发挥家庭牧场投资小、风险低、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尤其是饲养母牛的家庭牧场。三是要大力推行牧区饲养母牛和生产架子牛、农区集中育肥的有效模式。四是要积极扶持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
2.3良种良法,综合集成
肉牛生产中,影响效益的品种或遗传因素占40%,而饲养管理因素则占到60%,良好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品种本身的培育,而且对于良好遗传品质的发挥更是起到了重要所用。因此,要通过“良种、良法、良料、良舍、良医”等适合当地的肉牛产业新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应用,在牛源生产、阶段育肥、草畜配套、生态安全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具体就是,①推广良种及杂种优势利用,提高肉牛生产水平;②推广人工种草、牧草青贮与青干草利用以及秸秆青贮、微贮、氨化利用技术。③推广肉牛“舍饲圈养,优种优育”的科学养殖方式与短期育肥技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草料,改单一饲料为全混合日粮,提高出栏率;④推广犊牛适时断奶、补饲技术,提高犊牛培育质量;⑤推广肉牛人工冷冻精液配种技术,改进母牛饲养管理,提高能繁母牛繁殖率,不断压缩肉牛饲养周期,力争实现一年一产;⑥合理利用天然草场,改散放为放牧加补饲,实现草畜生态平衡;⑦推广定期驱虫技术,提高牛群质量。
2.4深化饲草资源开发,保证牧草均衡供应
一是采用工程技术,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二是应用生物发酵技术,提升饼粕、糟渣(酒糟、豆腐渣、淀粉渣等)类饲料的饲用品质。三是对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场实行人工改良,对坡地、休闲地、退耕还林地实行人工种草,采用多种牧草不同季节的交替种植模式生产牧草,并将剩余牧草尤其是在夏、秋季牧草丰盛期,将牧草刈割后通过青贮和晒制干草等进行加工调制贮藏。将种草与贮草结合起来,确保肉牛养殖的牧草四季均衡供应,建立起种草养牛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四是充分利用南方丘陵地区的资源优势。从甘蔗、香蕉、马铃薯、红薯到甘蔗渣、淀粉渣,就地取材,用于喂牛,成本比秸秆还要低。这样做不仅可释放出我国南方的生产潜力,有望再收获一个现有中国的肉牛产量,而且还能废物利用,一举多得。
2.5科学育肥,合理配料,实现日粮全价化
科学育肥就是要正确选定育肥方式(含多种育肥方式的组合使用),采取适度规模(散户可进入养殖小区)饲养,确保育肥效益与牛肉品质。优质牛肉的生产受到牛的年龄与体重的影响,一些育肥场为加快资金周转,为缩短架子牛在场育肥时间,多采购300kg以上,15~18月龄的大架子牛进行育肥。而犊牛到架子牛的培育却很少关注,以致犊牛在此期间长速快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要从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市场需求两方面考虑,鼓励一部分养牛户育肥犊牛,为其它育肥场提供大架子牛。牛肉品质的形成受肉牛自身遗传背景、饲养环境、采食的饲料以及进入流通环节前的初级加工等共同影响,饲草主要在满足营养需要、调控机体代谢、维护集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作用,它是牛肉品质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所以要针对育肥牛种、育肥阶段,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I)科学搭配精、粗饲料,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作物秸秆、饼粕、糟渣等)合理配制肉牛全价日粮。
2.6规范圈舍建设,改善养殖环境
规范化圈舍建设,并使之与肉牛存栏量配套,与饲料青贮、氨化池等设施配套,以王家启(2011)提出的“粪污消纳指数”为指标配备饲料用地,提升规模场整体环境卫生,推进肉牛健康养殖。
2.7强化牛群健康监测,细化牛群保健措施
目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肉牛的生产性能已得到了极大提高。与此同时,肉牛的体质、抗逆性、免疫性能等也相对有所下降,对营养、饲养管理等各种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更加敏感。随着肉牛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此相关的疫情也会变得更加复杂,稍有疏忽,疫情就很可能在牛群中暴发,迅速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牛群的健康检测,及时发现亚临床症状。有亚临床症状的牛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药物、人力等方面的损失巨大,并给肉牛场留下后患。为防患于未然,必须采取各种主动的保健措施,提高牛群健康水平,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肉牛生产要紧紧围绕繁殖改良、科学饲养、育肥出栏三大环节进行,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杂交改良、繁殖配种、饲草料生产加工、科学饲养管理、肉牛育肥、疫病防治与产品加工销售的技术服务体系,并将这些技术加以系统集成,才能发挥肉牛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