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新农业的投资的机会在哪里?

  当下,农产品微商正全面爆发,“吃货经济”已经引爆了新型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农民只要有网络,有手机,便可以使用微商销售农产品,方便不说,效果也很好。新的商业模式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时代,新农业的投资的机会在哪里?

  一、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急剧加大

  近年来,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到国内,在丰富国内农产品市场、满足国人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国内相关农业产业造成了影响甚至是冲击。那么,该如何看待进口农产品交易所带来的这种影响?

  一方面,进口农产品带来了竞争,直接推动了我国相关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也在改变相关产业的发展格局,迫使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做调整、谋转型。

  这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保护,也需要企业等产业链上的主体见招拆招,壮大自身实力,从而维护农民利益,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形成新的竞争力。

  二、生鲜电商开始落地O2O

  生鲜曾是不被电商看好的领域,但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却有不少人认为,生鲜类食品,将可能是未来三到五年左右下一个热门的品类。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做生鲜电商。经过3年左右的市场培育,很多生鲜电商已经摸到一些门路。锁定目标客户群体,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仓储配送问题。

  第一点是满足消费者传统的消费习惯。厦门某便利店,已经开始尝试用移动互联网卖半成品菜,采用外包的方式,专业化服务和流量入口还是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第二点是弥补生鲜配送在最后一公里的短板。弥补最后一公里短板也有很多方式,比如和社区物业或附近便利店合作。

  三、农产品滞销会继续,但会缓和

  农产品滞销的信息,层出不穷,从前些日子滞销的陕西油桃,再到福建荔枝,本质问题是产能迅速提高,远远大于市场消化能力。这种情况,短时间内还是不会消失。

  但是这种情况会因为互联网信息的透明化,变得缓和。例如:一旦某处农产品滞销,就会引起媒体的疯狂报道,使得大量的采购企业行动起来,包括很多公益销售行动。

  换个角度看,生鲜农产品滞销的背后,是粗加工产业的落后。因此,机会也正在这里。比如休闲食品化,未来还是蛮有机会点的。

  四、各种活动和论坛继续增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经济还要靠农业带动一大部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农业论坛也在随之发展。

  当下,以传播农业信息,服务农业市场为宗旨的农业论坛或农业活动越来越多,其实这是一件利好的事,说明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说明很多人正在关心,很多人正在被看好。

  五、农业投资行业回暖

  农业投资或许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市场渐渐成熟起来,这一轮农业投资更理性,会倾向更靠互联网化的农业创业项目,而不是单纯从固定资产的角度去投资。

  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打造食品安全和现代农业品牌,进而通过品牌运作对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垂直整合,再进一步向休闲农业、循环农业、高科技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甚至农业金融等方面进行横向拓展,这方面必然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六、小而美的原产地品牌陆续增多

  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全社会关心农业、支持农业、投资农业的时候,农业发展的春天就来了,农业的现代化就加快了。

  褚老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惊喜是:从目前的市场上看,已经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原产地效应。褚橙好吃,容易让人觉得,在玉溪新平(褚橙的诞生地)种出的橙子,味道可能都不会差。

  “褚橙”的产品特性、产量、定价决定其走不通超市路线,但和电商有很好的结合点。用媒体人做报纸、杂志的方式把故事通过网页呈现出来,消费者直观了解再品尝之后,还可以在网上做口碑传播。“褚橙”的能量一下就爆发出来了。

  随后,又出现了“柳桃”和“潘苹果”。于是,各种原产地品牌开始涌现。利用互联网作为传播工具,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原产地小而美的品牌,一开始是基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产品,控制品质,在市场中打响了品牌。

  中国有太多这样的原产地,希望这些赤膊上阵的新农人,能借助互联网加入到农业变革中去,改善农业,用市场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七、县域电商服务业

  甘肃陇南市成县农林产品丰富,有大约50万亩的核桃林。从2013年开始,成县县委书记带头用微博、微信推广成县的核桃。

  “靠山吃山”是成县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成县的发展模式是:农户+网商。先用成县核桃打响知名度,再带动“成县紫皮大蒜”、“成县土蜂蜜”、“成县巴马香猪肉”、“成县手工挂面”等农特产品走向热销。

  成县由县委书记带头,四大班子、乡村干部齐上阵,用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营销。要说县长这个职位,又接地气又有实权,能动性非常强,解决三农问题的钥匙孔可能就在这呢。当县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县级农业电商平台的时候,不管你是通过这个平台销售,还是参与平台建设,都充满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