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市主动调整设施农业发展布局,确定每年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改造提升10万亩的工作目标。截至11月底,全市新建设施农业基地面积12.36万亩,改造提升9.35万亩,总规模发展到196.8万亩,占耕地比重超过20%,总量、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记者从市农委获悉,截至11月底,全市新建设施农业基地面积12.36万亩,改造提升9.35万亩,总规模发展到196.8万亩,占耕地比重超过20%,总量、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设施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初,我市主动调整设施农业发展布局,确定每年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改造提升10万亩的工作目标,不仅在量上做文章,更加注重档次提升,形成规模与档次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的鲜明导向。基地建设改变了过去低层次设施生产的模式,日光温室、标准钢架大棚比重明显提高,增量占比达到85%。栽培品种也呈现多元化,设施果、特菜、花卉等高附加值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铜山区改造升级老菜区,积极发展设施葡萄和花卉苗木,势头强劲;新沂、邳州的鲜切花、丰县的设施果快速发展,打造了一批新的设施农业亮点。集中供苗率占总需求的一半,设施生产模式和品种技术应用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设施农业进山区”取得重大突破
按照市委、市政府设施农业上山的总布局,各相关地区大力实施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设施农业向山区发展。年初下达的1.2万亩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邳州3000亩、新沂4000亩、贾汪2000亩、铜山3000亩。铜山柳泉、贾汪汴塘、邳州燕子埠、新沂时集等重点山区设施农业面积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推进
我市抓住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机遇,精心打造故道沿线现代农业产业带,并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带九区十四园”建设取得突破,其中丰县梁寨镇积极引进优新品种,建成1000亩矮化苹果示范区,全园配套滴灌节水设施,年产优质果品5000吨,产值3800万元,效益2500多万元;邳州市新河果蔬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围绕“两大轴线”,建设“三个中心、两个市场”,已基本形成蔬菜、瓜果、花卉万亩产业示范区。
新的高效生产模式广泛应用
“稻—菜—菜”、“稻—菜”、温室周年生产等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发展设施农业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双促进。新沂市高流镇西瓜与小麦轮作、一种多收模式,可连续收获5—6茬,亩产值可达16130元,效益在14000元以上;沛县的“早春西瓜—伏缺菜—秋延迟芹菜”模式,一年收获三茬瓜菜,亩效益高达15000元以上。
我市还紧盯市场,因需而种,因需而调。在生产周期上,做到合理安排茬口,打好上市时间差;在花色品种上,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有我多,你有我特”,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产品销售上,逐步推进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提升商品品质。同时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村企对接,形成了以加工带营销、以营销促生产的良性循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