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推动龙江振兴发展畜牧产业勇立潮头

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解读

畜牧产业是绿色食品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竞争优势的重要新兴战略产业。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畜牧业优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龙江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近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黑发[2016]2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定了一系列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为未来全省畜牧产业发展描绘了一幅清晰壮美的蓝图。

《指导意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建设绿色大厨房为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把畜牧产业培育成龙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奋力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之路。

《指导意见》强调,发展现代畜牧产业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坚持产业融合,一体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循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坚持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坚持提质降本,市场竞争。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畜牧全产业链生产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力争达到50%,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5%以上,畜牧产业成为黑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畜牧产业成为战略性产业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推动了全省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龙江经济发展新优势、农民增收和建设绿色食品大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指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明确了黑龙江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战略性产业的主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振兴发展新要求、新任务,加快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推动龙江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对于加快龙江振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施精准扶贫、保护利用黑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快黑龙江振兴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黑龙江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资源性矛盾集中显现,传统的油、煤、木、粮等产业遭遇困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亟待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产业。畜牧业是中轴产业,上连种植业,下驱加工业,产业关联性强、带动效应大,通过延长、拓宽产业链条,可实现多层次增值,拉动经济发展。畜牧产业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黑龙江省明显供给优势,抢抓当前的发展机遇,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成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黑龙江省农产品供给还没有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一方面,粮食出现结构性过剩,特别是玉米超量超期储存,“去库存”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市场对中高端食品、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奶粉需求旺盛,国产供给相对不足。大力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是促进调结构、转方式、去库存的当务之急。

(三)是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支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世界农业发达国家食品工业的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0%左右,是第一大产业。食品产业原料的三分之二来自于畜产品,畜牧产业是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畜牧产业“联头带尾、接二连三”的产业属性,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实现粮变肉、草变乳,进而支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推动黑龙江省由大粮仓变成绿色大厨房。

(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畜牧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不高,就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十分突出。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地精准选择畜牧产业扶贫模式,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早日脱贫摘帽。

(五)是促进种养结合、保护利用黑土地的重要措施。发展畜牧产业产生的大量排泄物,通过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可以变成生物作用明显的有机肥。通过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地“三减一增”(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增有机肥),能改良土体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保护黑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而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将黑龙江省建设成全国可靠的绿色大粮仓。

为此,今年6月初,省委主要领导指示制定《指导意见》,进一步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专门召开会议部署,组织省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广泛征求意见,于6月30日形成《指导意见》(讨论稿)。7月7日,省委召开128次常委会议原则同意《指导意见(讨论稿)》。会后经过认真修改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审定,近日省委省政府以黑政发25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为畜牧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畜牧产业领域,必将推动黑龙江省食品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黑龙江省畜牧产业优势得天独厚

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产业区位环境优势得天独厚。黑龙江省地理区位优越,位于北纬43—53度之间,是世界公认的“黄金奶牛带”、“黄金玉米带”和“黑土带”三大带,与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处于同一纬度带。

黑龙江省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气候冷凉、雨热同季、水系发达、光照充足、温度和湿度适宜,畜牧养殖冬季取暖成本明显低于南方夏季消暑成本。而且冷凉气候使畜禽少打或不打抗生素,疫情发生少,生产成本低。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优良。大草原、大森林、大农田、大湖泊、大湿地等原生态环境在全国少有。我省土地结构优良、地力肥沃,化肥、农药使用量全国最低。良好生态环境中种植的优质饲草饲料,为生产高品质畜产品提供了充足保障。

黑龙江省资源禀赋好。有2亿多亩耕地,3100多万亩草原,土地广袤,养殖用地富余,玉米、大豆、土地等刚性资源丰富,最大畜禽承载量可达3亿猪单位以上。目前,全省有22个县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17个县被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规划。2015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27万吨、100万吨和570万吨,畜牧业产值17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8%,发展畜牧产业基础坚实。

黑龙江省科技实力强。黑龙江省有哈兽研等涉牧科研单位6家、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6所,还有国家唯一的乳品工程研究院,每年毕业涉牧专业学生5000人,发展畜牧产业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有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后,人们对食品的营养性、健康性、多样性、时尚性、安全性的需求呈刚性增长,以畜产品为主导的食品产业具有巨大的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

同时黑龙江省畜牧业也有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产方式落后,亟待提升标准化规模发展水平;产业链利益联结不紧密,亟待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产业链条短,亟待发展精深加工;品牌不响、营销渠道不畅,亟待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现有的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数量远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亟待充实、完善、强化机构和队伍。

十大举措打通瓶颈推进发展

立足解决黑龙江省畜牧产业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着眼于打通产业发展政策瓶颈问题,《指导意见》共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及推进措施。

(一)着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主要提出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企业带动基地能力等3项任务措施,提高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有效提升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

在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定向定位招商力度,吸引战略投资者到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产业和食品加工业;在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乳制品要大力发展配方粉、奶酪、巴氏奶等高附加值产品,肉制品要向部位分割肉、发酵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转变,逐步提高肉品深加工比重;在提高企业带动基地能力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实施龙头企业牵动战略,推广“五统一、一稳定”的农企合作模式、“种养加销”一体经营的自成体系模式、“加工企业+牧场+农户”的龙头企业牵动模式,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二)着力抓好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主要提出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强化市场营销、大力发展冷链仓储物流等3个任务措施,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大力发展“互联网+畜产品”营销,建立高效运转的冷链物流渠道,把高品质产品卖出好价格。

在加强品牌建设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培育本土特色产品,不断扩大知名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对新认定或注册为“世界知名博览会大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黑龙江省著名商标”等以及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本地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在强化市场营销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畜产品”营销,探索完善适当奖励或补贴等政策,支持加工、物流、商贸、电商等企业创办或借助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推广全生产过程展示性营销、“点对点”营销和定制营销等方式,把高品质产品卖出好价格;在大力发展冷链仓储物流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支持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或联建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对企业建设冷库、购买冷链运输车、流动冷藏箱给予补贴。

(三)着力加快建设高品质畜产品基地。

主要提出通过加快优势畜禽品种引进、选育和驯化改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强化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5项任务措施,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优质、安全、放心的龙江畜产品生产基地。

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到2020年,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达60%以上;在强化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模式、标准、技术,通过推广标准化智能化的养殖设施设备,不断提高畜牧业物质装备现代化水平;在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动物疫病防治和动物卫生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探索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在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畜产品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强化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监管工作。

(四)着力推动畜牧产业绿色发展。

主要提出通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强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施种养结合、加强黑土地保护等3项任务措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地“三减一增”,保护黑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进退牧还草工程。扩大粮改饲试点,支持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等饲草饲料作物种植。实施窖贮生产补贴政策,支持青黄贮发展;在加强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采取PPP等多种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粪污处理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推广全年发酵、一次性还田,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等方式;在实施种养结合,加强黑土地保护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广“集中规模饲养+适度规模牧场+合理饲料用地”的模式。制定有机肥生产和施用、粪肥还田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五)着力强化金融保险支持。

主要提出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加快建设运行畜牧产业基金、推动畜牧业保险改革创新等4项任务措施,构建多层次多渠道融资体系,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在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畜禽活体抵押、养殖场区确权登记抵押贷款,盘活畜牧生产领域存量资产。鼓励银行扩大抵押物范围,增加信贷资金有效供给;在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支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扩大股票市场再融资规模;在加快建设运行畜牧产业基金方面,《指导意见》提出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为主的模式,设立畜牧产业基金,形成畜牧产业基金引导、领投,其他产业基金跟投,银行提供资金匹配的多渠道融资体系;在推动畜牧业保险改革创新方面,《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开展政府支持的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到2020年,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应保尽保。

(六)具体推进措施。

《指导意见》还提出了着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加强人才智力支撑、着力加大政策支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加强组织领导等5项推进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推进和保障畜牧产业发展。

在着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向专业服务组织购买易监管、可量化的公益性畜牧业服务。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公益性畜牧服务机构的装备水平;在着力加强人才智力支撑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落实(黑发〔2015〕6号)和(黑发〔2016〕20号)文件,积极引进技术管理人才,为畜牧业发展提高智力支撑;在着力加大政策支持方面,《指导意见》提出省级财政要加大对现有专项资金统筹力度,市县政府也要予以相应的财政资金扶持。各级农业开发、扶贫、发改、国土、环保、粮食等部门要结合部门工作职能,支持畜牧产业发展;在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落实(黑发〔2015〕8号),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从根本上打造有利于畜牧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着力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指导意见》提出省委、省政府成立推动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全省畜牧产业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把畜牧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龙江全方位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建设的帷幕已经拉开,龙江畜牧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整装待发。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把现代畜牧产业打造成全省战略性产业,加快实现畜牧强省富民、推进龙江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