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一万年的农业发展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农业,约7000年;二是传统农业,约生态农业3000年;三是现代农业,至今约200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
面对以上问题,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生态农业便是世界各国的选择,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生态农业地域选址:河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描述了一派自然恬淡的景象,而生态农业所指的此“河塘”非彼“荷塘”。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鱼塘——台田”模式是“因洼制宜”原则的具体体现,属于立体农业结构: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
这种模式,使台田—鱼塘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它是针对低湿洼地在降水量大时洼地积水、地下水位升高,使洼地沼泽化,在洼缘又盐渍化的问题所提出的治理模式。
它不仅能够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广泛分布的盐碱地而且对它有相当程度的改良;另外鱼塘与台田的搭配,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小环境,还为农作物提供了有保证的淡水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