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国家逐步开始调整农业种养殖结构,国家相继发布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具体要求。
那么,全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有哪些新的调整?各地区的农业朋友有哪些新机遇呢?
种植业
东北:提升口粮生产能力
东北地区要提升口粮生产能力,在地下水开采较重的三江平原地区合理控制水稻种植面积,加强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与水库和灌渠建设相配套,改井灌为渠灌,保护地下水资源;推广粮豆轮作,适当减少高纬度区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在农牧交错带,积极推广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发展优质高产奶业和肉牛肉羊产业,推广种养专业户和家庭牧场繁育、规模场标准化育肥。
华北:推广节水耐旱作物
华北地区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要求,稳定粮食生产能力,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小麦种植,选育推广耐旱节水作物,调整种植制度,适度发展粮草轮作、粮肥轮作。稳定生猪、肉禽、蛋禽、牛羊养殖规模。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特色名优水产品
长江中下游地区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稳定粮油生产能力。退减重金属重度污染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发展棉麻、花卉等非食用农产品,调整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区水稻种植、发展低积累品种作物和豆科牧草等培肥地力作物种植;推进畜禽养殖适度规模化,在人口密集区适当减少生猪养殖规模,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生产。华南地区要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水稻、甘蔗、蔬菜面积和大宗畜产品生产,加快发展现代畜禽水产种业和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水产品养殖。
西北地区:发展马铃薯、牧草种植
西北地区要保护生态环境,在年降水量300mm以下的旱作地区继续实施压夏扩秋,适度调减小麦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牧草种植面积;在绿洲农业区稳定棉花、瓜果种植面积,发展设施蔬菜和特色园艺产业;在农牧交错区通过坡耕地退耕还草、粮草轮作,积极发展草牧业;在草原牧区要推进草畜平衡,推广划区轮牧、舍饲半舍饲,恢复草原生态。
西南地区:大力发展园艺作物、中草药
西南地区要促进农民增收,严格保护平坝水田,稳定水稻、玉米面积,扩大马铃薯种植,大力发展园艺作物、中草药等特色农作物生产,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和水资源,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渔业,加快农业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
养殖业
重点发展区:
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该区域养殖总量大、调出量大,将成为稳定我国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国家将大力扶持。
约束发展区:
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国家将严格限制。
潜力增长区:
东北4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和云南、贵州2省,国家鼓励龙头企业在这里建立生产和加工基地,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