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清道夫”屎壳郎是益虫还是害虫?

屎壳郎,又名粪金龟,学名蜣螂,有一定的趋光性,可以将粪便滚动成球状,推行向前。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那么屎壳郎是益虫还是害虫呢?据农业学者李长飞透露,屎壳郎用铲状的头和桨状的触角把粪便滚成一个球,有时可大如苹果。初夏时蜣螂把自己和粪球埋在地下土室内,并以之为食。稍后,雌体在粪球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也以此为食。虫体一般呈圆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

雄虫头顶有一长而弯曲的角状突。在24小时内吃的食物可超过本身的体重。因为能加速使粪便转变为其他生物能利用的物质的过程,所以对人类有益。另外,蜣螂可以清理动物的粪便,抑制其他以粪便为食的害虫,以及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在澳大利亚,原有的蜣螂品种只喜爱食用小粒的粪便如袋鼠粪,而不喜欢外来的牛、羊的粪便。从 1965~1985 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在某博士领导下,开始了澳大利亚蜣螂计划,成功的从世界各地引进 23 个品种的蜣螂,结果改善了澳大利亚的牧场的粪便堆积问题,同时减少了约 90% 有害的丛林飞蝇。

附:屎壳郎的繁殖规律和进食规律

一、繁殖规律

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则会将粪球做成梨状,并在其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土而出。植食性蜣螂以甘甜的树汁为食,雌雄交配后,雌蜣螂把卵产在腐叶土里,约10天后,幼虫便破卵而出,以腐叶土或动物粪便为食,幼虫不断成长,第二年七月化为蛹,约20天后变为成虫。蜣螂属昆虫纲、鞘翅目,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

二、进食规律

在非洲大草原上,当雨季雨后的第四天夜里,成千上万只蜣螂就会从地面钻出来。

大雨过后,大象贪婪地享用着新生的植物,可是消化系统难以承受这突然增大的负荷,不少吞下去的食物又奉还到地面上。巨蜣螂是蜣螂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它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大象的粪便。

每天,大象们在平原上留下数百吨象粪,后面跟随着蜣螂大军。一部分象粪被埋入地下,蜣螂的劳动使得土地肥活起来。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巨蜣螂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附二:古代如何处理屎

在古代,没有冲水马桶,人们要解决排泄的生理需要,最基本的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完事后掩埋。在农业社会,粪便由于可以作为肥料,所以在城市,每晚会有专人收集各家各户装在木桶中的粪便 (俗称“夜来香”)。但在工业社会,有了化学肥料,以及人粪的卫生问题,令人们对粪便的印象大打折扣。但近四十年来,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由禽畜粪便等发酵制成的埋肥而产生的有机食品又受到社会的欢迎。古时的人称大便为“出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