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园经常能看到威武的狮子,可爱的熊猫和笨拙的棕熊。那么这三种镇园之宝的动物冬眠吗?据长沙动物园工作人员透露,狮子绝对不冬眠。因为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是不会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受影响的,所以不用冬眠!而且狮子在热带草原生活,冬天温度不会低于15度,.根本没冷到要冬眠。熊猫也不会冬眠。大熊猫有不惧严寒、从不冬眠的性格,因为它是第四纪冰川中走过来的勇士,哪怕气温下降到零下4℃-14℃,仍穿行于白雪皑皑的竹林中,选食可口的竹子,更不像黑熊等很多动物,躲藏于树洞或岩洞进行冬眠。它还不怕潮湿,终年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森林中度过。棕熊有冬眠的习性,从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一直到第二年3-4月。为了积累用于冬眠期间所需的大约50千克脂肪,秋天必须吃掉400-600千克的浆果和其他食物。冬天临近时便开始准备洞穴,选择那些遍地是倒木枯枝,寒风较弱的向阳地带,多选择大树洞或岩石隙缝处居住,有时也在沼泽地上的干土墩上挖掘地穴。用前爪洞穴中以枯草、树叶或苔藓作铺垫物。一般每个个体独居一个洞穴,只有雌兽与3岁以下的幼仔才同居在一起。进洞前先围着洞口转一阵,然后跳钻进去,或者后退着进窝,或者把自己的足迹弄乱,以免被天敌发现洞穴,更好地隐蔽自己。在冬眠期间主要靠体内贮存的脂肪维持生命,如果有危险,随时都会醒来。在较温暖的日子里,有时会到洞外活动一段时间。
附:动物为何冬眠?
冬眠,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冬眠,是一些异温动物(一些冬眠哺乳类与鸟类)和变温动物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0℃),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冬眠,是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避开食物匮乏的一个“法宝”。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它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钟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里,半小时也死不了,可是当一只醒着的刺猬浸在水里2~3分钟后,就会被淹死,这是为什么呢?
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著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