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在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目前很多地区已开始针对各地特色发展扶贫产业,但要想稳定产业就需要延伸产业链条,那扶贫产业链的重难点有哪些?如何攻克?
一、产业扶贫是什么意思?
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同时,产业扶贫可看成是对落后区域发展的一种政策倾斜。
二、扶贫产业链的重难点有哪些?
1、一些地方发展产业开始两年红红火火、轰轰烈烈,然而却因为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结果千辛万苦引进来的项目无法持续经营。
2、有一些地方的产业采取合作社集中管理的模式,贫困户全程不参与,或是将财政资金买了商铺,用租金支持贫困户,对贫困户而言,看起来收入暂时上去了,但脱贫能力并未提升,结果长此以往,由于群众缺乏热情、参与性不高,产业最终也半途而废。
3、有的地区产业“规模大”“面子好看”,然而却创造不了利润,不但没有使群众脱贫致富,而且投资失败还由农户来买单。这种“昙花一现”和“只开花不结果”的扶贫产业不仅不能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还造成大量的资金、资源浪费。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长远之计,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唯有产业真正“开花结果”、形成效益,才能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好起来、富起来。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重点也不在于增加多少产值、带来多少税收,而是要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因此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来不得半点不切实际,必须实实在在,立足“贫困户增收”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焦点,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兴起来,让广大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三、产业扶贫链该如何攻克?
1、要重视农户的生存根基
在极端落后的区域,家庭农户生产经营是其生存的基础,必须保障他们的正常生产。尽管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是如果为了实施规模经营,对其强制实施土地流转,之后又无法提供其能胜任且稳定的工作,就会造成其贫困的加剧。农地是其生产资本,为其提供了就业岗位,能够使其维生;失去土地,不仅失去了就业岗位,也增加了其生活支出,反而更加贫困。
2、大力发展农村区域的非农产业
农村区域非农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两方面的减贫效应:一是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通过附加值的提升增加农业产出收入;二是增加非农业就业机会,相应带来农村区域的工资性收入。需要强调的是,农村区域非农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成功地融入市场,切合城市化人口食品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转换升级。
3、农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与要素资源的再配置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农业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资源的再配置,而要素资源的再配置本质上是对农村区域人口资源禀赋的再调整。所以,在扶贫中,到了一定的时期必须高度重视组织结构的变迁和制度变迁。
4、树立大农业发展观
现代农业是多功能农业,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围绕食品供给形成的产业价值链。所以,对农业的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既要考虑通过规模经济提高效益,又要考虑通过范围经济提高收入,更要考虑通过产业价值链提高市场竞争力。
5、大力培训贫困农民
首先,强化搞好9年制义务教育。其次,加强现有农民的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培训,让农民成为“明白人”,并有一技之长,才能够顺利就业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