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县实施行政村改革:打好固本强基持久战!

近年以来,大悟县委、县政府发扬“吹响冲锋号、打好持久战”的中原突围精神,把行政村改革作为全县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优化行政村规模、配强村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待遇、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村干部管理等方面,打出了一套行政村改革“组合拳”。通过推进改革,全县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三农”发展呈现出活力迸发、质速双佳的良好态势。

一、行政村改革的背景

1.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①队伍结构不优化。从年龄结构看,全县1414名村干部中,50岁以上434人,其中村“两委”主职355人,占82%;从文化程度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770人,其中村“两委”主职606人,占79%;从任职年限看,连续任村“两委”主职10年以上617人,占86%,15年以上383人,占54%,20年以上152人,占21%。村级后备干部来源不足,据调查,全县356个村后备干部不到1000人,特别是38个软弱涣散村,村干部来源更是缺乏,有8个村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干部兼任。②思想认识不高。部分村支部书记缺乏培养接班人的主动意识,怕被抢了位子。少数村干部思想境界不高,奉献精神不强,一心谋取私利,而不为群众造福。一些能力强的党员认为当村干部不划算,不如外出务工经商,造成队伍不稳结构不优,有的村5名村干部有4人向村支书递交了辞职申请,有的村3名村干部有2名副职长期在外打工,有的村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年轻干部,不到一年就不干了。③村级组织和干部威信下降。少数村干部为政不廉,在落实惠农政策方面徇私舞弊,失去群众信任,一些群众认为干部只会做坏事、乱干事。群众需求日益多样化,村干部感到能力不足,工作缺乏自信心。村集体经济薄弱,保障不力,致使村级公益事业很难付诸实施,也很难组织集体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村级组织威信。

2.基层干部待遇报酬与承担工作的要求不对等。①报酬待遇无保障。目前,全县村“两委”主职干部每年只有5000—6000元的误工补助,退休后每月只有200多元养老保险金,副职待遇更低且没有养老保险,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另外,全县有1600余名离任村副职干部,没有任何生活补贴。②负债较重影响村干部作用发挥。据2010年有关部门审计锁定的数字,全县村级债务总额20054万元,债权4800万元,资债相抵净负债15254万元,村平负债42万多元,过重的债务也严重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3.农村干部服务能力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不相适应。①服务能力不强。村干部中经验型干部比重较大,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对政策吃不透,不善于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综合素质不高,面对新问题,很多村干部束手无策,难以掌握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一些新的服务事项、服务理念。②农村规范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建房存在随意性。农民习惯图方便,很难接受规划约束,导致村级建设存在凌乱、无序现象。另一方面,自主经营自由散乱。大多数农民承包山场、水面、发展特色产业随意性很强,不讲法律、不讲契约的行为随处可见。

4.村级规模与全面统筹、均衡发展的要求不相符。①规模不大、数量偏多。全县1000人以下的村84个,占24%,其中500人以下的村有18个,人口最少的东新乡龙泉村,只有90多人。不利于组织规模化农业生产,造成管理服务成本大,村级服务效益底下。②布点不优、居住分散。不足千人的村,村民居住点就有二、三十个,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投入大、效益低,农民生产生活很不方便。③发展不均、实力薄弱。据统计,全县村集体收入过5万元的村共189个,还有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甚至还有一些空壳村,导致无钱办事。

二、主要作法

1.调研找准症结。扎实调研,找准制约和影响村级发展的突出问题:行政村数量偏多,共有356个村;村级规模偏小,1000人以下的村84个,最小的村只有95人;村民居住分散,共有13892个居住点;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发展严重不均,有7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60周岁以上占12.9%,年龄最大为76岁;待遇偏低,在职主职干部每年只有6000—8000元的误工补助,副职更低,且没有养老保险;工作激情不高,长期或季节性外出打工的村干部占20%。

2.科学制定方案。为彻底改变这些现状,县委、县政府勇于担当,坚持“科学布局、优势互补、尊重民意、依法依规、分级负责”原则,在精细测算的基础上,出台了科学的行政村合并指导方案,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充分考虑生产生活习惯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因素的前提下,以方便管理和方便服务群众为目标,合理确定村级规模,适度控制村级区域范围,人口规模一般控制在1500—3000人。

3.有序推进合并。我们选取新城镇和高店乡作为示范点,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办法,有序推进全县行政村合并工作,2014年9月底基本完成,历时三个月,全县行政村从356个减少到267个,167个村参与合并,减少89个村,合并后,各村人口都在1000人以上。合并工作平稳顺利,没有因此发生不稳定现象,达到了村合、人合、事合、心合的目的,形成了各村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4.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①着眼长远确定选人范围。我们把村“两委”换届作为选择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的机遇,坚持政治敏锐有胆识、服务群众有威信、发展经济有本领、年富力强有作为的标准,选聘一批提前离岗退养的国家公职人员、农村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为村干部队伍补充新鲜血液。②严格把握换届关键环节。成立10个督导组、安排19名县“四大家”领导干部包保,组织工作专班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及时锁定资产和债务,对村“两委”班子候选人进行登记造册,摸清底数,牢牢掌握队伍建设的主动权。③依法依规选优配强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精心制定方案,确保党委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得到有效体现。在职数配备上,按照人口规模配备3—6名村干部。在任职资格上,明确提出年满60周岁的不再担任村干部,新任村干部必须在50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每个村必须配备一名女干部和一名35岁以下的干部。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设一名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主持村务工作,享受村主职待遇。

5.创新机制,大幅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①建立县级统筹保障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农村干部工作报酬待遇保障的实施办法》、《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预算资金2800万元,对村干部工作报酬实行县级统筹,全员参加养老保险。2015年1月16日,县委、县政府在城关镇枣棚村举行了村干部报酬现场发放仪式,正式启动保障待遇新机制。②建立绩效考核发放机制。实行结构报酬制,村主职干部岗位报酬每人每月800元,副职干部每人每月600元,工龄报酬为每人每月5元,直接打入个人账户。业绩报酬按每人每年5500元核算,考勤报酬按每人每年1800元核算,与村干部坐班制考评结果挂钩。奖励报酬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最多不超过5万元,村干部平均分配。③建立乡镇配套保障机制。由各乡镇(区)负责其他正常退职村干部的生活补贴和村级运转经费。村干部待遇和村级运转经费得到长效保障,极大地增强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热情。

6.壮大产业,创新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基地。①明确目标、分期实施。全面推行“组团建、企业包、县整合、镇组织、村受益”模式,从2014年开始,每年集中力量支持50—100个村,连片开发青茶、油茶等林特基地,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基地达到200亩以上,预计五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②连片开发、组团建设。按照每个村200亩的标准,在一个或多个乡镇发动若干个村进行组团,选择条件适宜的荒山荒岗连片开发,发展“飞地经济”,每个连片基地面积不少于2000亩。③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各乡镇引进从事相关产业优势明显的成熟企业,将建成后的基地整体承包给企业经营管理。企业一次性交纳7—10年的土地流转费和第一年基地租金作为保证金,以后按年度分别支付土地流转费和基地租金。④县级主导、全面整合。县委、县政府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在基地规划、合同签订、建设质量等方面进行指导把关。抓住全省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试点县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每年整合项目资金8000万元,解决基地开垦、种苗供应等投入问题。⑤强化主责、乡镇组织。由乡负责做好基地选址、企业引进、土地流转等工作,实现“两转”,即:依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先把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把流转土地建成基地后再转包给企业生产经营30年。乡镇统筹协调好基地所在村、各组团村以及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层层签订合同,确保基地快建设、早受益、持续健康发展。⑥统筹协调、村级受益。乡镇政府先提取10%的租金作为协调管理费,按照所占面积大小确定比例分配给基地所在村,余下租金平均分配给所有参与组团村。

三、改革取得的成效

1.行政村人口规模更加合理。全县行政村从356个减少到267个,167个村参与合并,减少89个村,合并后,各村人口都在1000人以上。村级组织服务范围扩大,27个软弱涣散村不需要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降低行政成本1350万元。合村工作平稳顺利,达到了村合、人合、事合、心合的目的,形成了各村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2.村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全县村干部从1414人减少到1211人,新任村干部363人,占30%;各种能人452人,占37.3%;50岁以下754人,占62%;高中及以上学历1115人,占92.1%。新任村主职85人,其中提前离岗退养的国家公职人员11人,各类致富能手34人,大中专毕业生40人。182名年满60周岁的村干部全部退出,每个村都有女干部和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

3.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更加稳定。全县村干部待遇由各乡镇自筹变为县级财政统筹,由原来每年领取6000-8000元的误工补助变为每月领取工资,村主职干部年均1.8万元、村副职干部年均1.5万元左右,全员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保险,每人每年享受2000元保险补贴。村干部待遇大幅提升,并得到长效保障,极大地增强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热情。

4.村干部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大悟县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大悟县农村干部工作报酬待遇保障的实施办法》、《大悟县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村干部实行坐班制管理,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责任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5.村级组织“造血”功能显著增强。目前,全县共开发建设村集体林特基地3万余亩,引进企业9家,实现17个乡镇全覆盖。第一轮建成的村集体经济基地9片、1.8万亩,获取租金1100万元,惠及90个村、20万人。

四、关于行政村改革的几点启示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基础。县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乡镇、村组,广泛开展调研,详细宣传政策部署,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既掌握了村情民意、明确了工作重点和难点,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贴近群众生活,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村级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必须统一乡镇党政班子的思想,县委组织乡镇负责人召开动员大会,明确行政村改革的重要意义,拟定具体并村实施方案。其次,要统一被调整村级班子的思想。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分析利弊、剖析问题、讲透道理,把村干部的思想,引导到村级合并工作上来。再次,要统一好农民群众的思想。通过召开党员骨干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走访农户家庭等形式,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充分认识村级规模调整的重大意义。

2.落实政策,稳定人心是关键。在实施行政村调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卸任村干部的现实思想和家庭困难,肯定他们的积极作用和贡献,有情操作,将一些资格老、有威望的卸任老干部聘请为村级发展顾问,由乡镇每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按政策享受养老保险,以此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县委及时出台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加强村干部队伍正规化建设,发展村集体林特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相关政策,解决了无钱办事的困局,大大的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促进了公益事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干部看得见奔头、群众看得见实惠,从而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3.选好班子,换届选举是保障。行政村合并后,妥善配置村干部是维持稳定的关键。合并初期,由各乡镇选派干部兼任新村党支部书记,原村支部书记改任新村党支部副书记,原村委会主任改任新村委会副主任,负责维持过渡期间,新村融合和运转。完成合并后,按照法定程序组织村“两委”换届选举,妥善安置离退干部,选优配强新的村“两委”班子。事实证明,换届选举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促进村合人合心合事合的有力举措,是实现经济发展、群众收益改革目标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