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发布第一批禁塑名录名单!具体禁止使用哪些塑料制品?什么

随着大家对保护地球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部分省份开始制定禁塑相关方案。近日,海南省发布第一批禁塑名录名单,那具体禁止使用哪些塑料制品?什么时候实施呢?

限塑令-摄图网

一、海南省具体禁止使用哪些塑料制品?

从《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共分两类,一类为含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膜、袋类;一类为含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餐饮具类。其中一次性膜、袋类又分为商品包装袋(购物袋、日用塑料袋、纸塑复合包装袋)和用于盛装垃圾的塑料袋2小类;一次性餐饮具类又分为盒(含盖)、碗(含盖)、碟、盘、饮料杯(含盖)、吸管6小类。

二、海南省第一批禁塑名录什么时候实施?

3月19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2月1日起,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2类一次性膜、袋和6类一次性餐饮具。

据了解,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塑料废弃物污染防治,根据《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第二条在本经济特区内禁止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具体禁止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种类实行名录管理。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目前,经省政府同意,该名录将于2020年12月1日起实施。

三、“禁塑”后拿什么产品来替代?

提供多样化的替代形式,是“禁塑”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

夏辉经营蔬菜生意多年,与其他农贸市场、其他摊位的摊主一样,他们为顾客提供的塑料袋,都是免费的。

“我们也很关注‘禁塑’,毕竟不管卖菜、买菜,都要用到袋子。”3月6日上午10点多,夏辉一边对海南日报记者说,一边用塑料袋装好蔬菜后递给顾客。

“禁塑”工作吸引众多目光。省生态环境厅提供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方案》《规定》及《名录》起草过程中,采用公开征求意见、网上问卷调查、定向问卷调查、听证会、专家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多次征集各界意见。其中,向商品零售店、街边小饭店(快餐店)、大中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发放定向问卷调查,收集了网上公众问卷1078份,定向公众问卷191份,书面反馈意见129条。经梳理分析,80%以上意见支持禁塑,另有18%左右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比如加强全过程监管等。

“从公众反馈意见可以看出,‘禁塑’工作是得到全社会绝大多数人支持和赞同的一项工作,具备全面实施的社会基础。”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公众也用实际行动为实施“禁塑”投赞成票。

“像买东西我一般都带购物袋,家里备了两三个换着用,折叠后很便携,也不占地方,多用几次后就慢慢形成习惯了。”海口市民梁超说,现在很多商家鼓励使用可循环使用的袋子,自己目前使用的3个购物袋,都是购买其他商品时赠送的。

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和农村环境管理处处长伍晓红指出,从源头上减少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和依赖,应成为广泛的共识,“少用,以及多样化的替代形式,是开展‘禁塑’工作中非常需要强调的内容。”

据统计,目前我省一次性塑料袋年消耗量约4万吨,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耗量约2.5万吨,共计约6.5万吨。此前,经过多轮调研、研讨,我省“禁塑”首批《名录》,已初步将塑料袋、餐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纳入“禁塑”范围,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种类,体现了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的原则。

替代品在哪里

替代品应符合“两可一易”要求,

海南正推动替代品生产

对于“禁塑”而言,替代品是否能够有效满足需求至关重要。

“替代品种类形式多样,关键是替代品应满足可循环、易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要求。”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和农村环境管理处挂职工作人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卢波解释说,从总体上划分,目前替代品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可重复使用的,比如环保布袋、不锈钢餐具、陶瓷杯等;其次是纸制品;第三是生物质制品,主要由蔗渣、竹纤维、淀粉等生物质制成;第四类则是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

其中,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在国际上已得到一定应用。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只要符合上述“可循环、易回收和可生物降解”要求的产品,都可以作为潜在的替代品。

据介绍,目前我省已有2家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具备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位于海口市狮子岭工业园的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具备全生物降解原材料改性生产能力3万吨/年,膜袋类制品生产能力4000吨/年;位于澄迈县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创佳达塑料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佳达),具备全生物降解膜袋类制品生产能力1万吨/年。

“厂里调整设备机器,试产过全生物降解塑料,这在技术上实现不是难题。”在创佳达13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摆放着多台吹膜机、制袋机等机器,该公司总经理蔡连开站在这些机器一旁说道,他们正调整“方向”,将产品生产转入与“禁塑”相衔接的轨道。

此前,创佳达已利用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淀粉等原料,试产了一批全生物降解塑料袋。近期以来,有多家企业提供全生物降解塑料原料,给该公司试产膜袋。

“我们希望通过试产比较不同的原料价格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再决定选择哪一家原料供应商。”蔡连开说,公司目前还未把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推向市场,下一步将结合“禁塑”工作和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转型。

根据省有关部门对省内生产企业调研结果显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可以使用现有设备进行快速转型,转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单位生产能力的升级改造成本约为190元/吨,转产后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毛利润约为1000元/吨。换言之,产能为1万吨/年的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改造成本约为200万元,转产后年毛利润约为1000万元。因此只要法规标准正式实施,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均愿意积极升级转型。

“要通过经济杠杆的办法,让替代产品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下来。”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小刚指出,随着产能的扩大和新材料的研发,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同时通过经济手段的调控,可使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