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农户”为什么难以带动农民致富?

    “公司+农户”,顾名思义是将“大公司”与“小农户”联结起来。这种经营模式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年来,它在农民学习生产技术、规避市场风险和规模经营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公司+农户”的内涵,目前有两种理解。一种见解认为,它不仅指企业与农户以签约形式建立互惠互利的供销关系,还包括合资、入股的紧密型联合,也包括不受合同约束的松散型联合。另一种见解认为,企业与农户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责任,通过契约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按合同规定收购农户生产的产品,建立稳定供销关系的合作模式,企业不承担农户的风险。
 
    “公司+农户”为什么难以带动农民致富?

    由于农户与公司之间实力悬殊,不是完全平等的市场关系,又缺少其他力量予以平衡,导致这个模式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暴露出它与生俱来的缺陷: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话语权、自主意志得不到体现,农户与公司的权责严重不对等、条约显失公平,利益分配完全由公司单方决定、向公司方倾斜等,这势必影响到两者“双赢”的预期效果。

    目前,中国很多涉农企业都是采取上述做法。由此,公司加农户模式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追捧。然而,由于公司与农户之间存在的天然缺陷,即只有利益而无诚信约束,要么是农户欺骗公司,要么是公司压榨农户,最终因产品质量造成企业的倒闭,并对社会消费者形成巨大的危害。

    著名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公司+农户”模式造成的。实际上,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是个公开秘密,但由于公司与农户之间都逐利,谁也不愿点破,直到喝死了孩子,直到企业破产倒闭,这个业界认为最成功的“公司加农户”模式在华北平原上消失了。

    山东有家著名企业,他们不仅生产饲料,还进行食品加工。他们发展农户养鸡养鸭,有自己的屠宰企业,他们发明了产、销、供的“公司加农户”模式,很多农户在这种模式下也很受益,企业在中国市场上也赚足了钱。但是,他们加工出来的食品是有问题的,鸡的生长周期缩短到45天,需要每天喂养激素抗生素,到这样的养鸡场参观,气味奇臭无比,连鸡粪都含有有害物质,用来搞有机农业都不合格。但是,这个行业内的潜规则同样存在了近20年,直到媒体曝光肯德基、麦当劳白羽鸡事件后,这家企业才面临着生存危机。

    在2012年12月初,快餐连锁企业肯德基区域性小供应商山西粟海集团,违规使用抗生素等药品提高白羽鸡存活率的行为遭到有关媒体曝光,初步揭示了白羽鸡养殖行业的“潜规则”。2013年3月,央视对山东部分地区白羽鸡从养殖到加工销售环节的全过程追踪报道,使公众对于白羽鸡食品安全风险的关注度急速上升。

    由此看见,在占领市场方面,公司+农户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公司负责销售,农户负责生产,但两者都以盈利为最高目的,质量监控起来存在很大难度,唯有看媒体曝光。但媒体监管往往是以曝光为主,这其中不乏有夸大的成分,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消费者不买账,公司+农户这种模式就很难长期存在下去,最终受伤的是农户,企业,还有无辜的城市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