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乡县巧打“组合拳”闯出扶贫新路子

内乡县的十万亩薄壳核桃基地里,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果农们正忙着采摘高蛋白、低脂肪、果仁脆甜的青皮核桃,这些高品质的核桃即将远销西安、山东等地。目前,内乡县核桃种植总面积达10.6万亩,已挂果面积5.5万亩,年核桃产量650万公斤,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500多户。这是内乡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作为秦巴片区特困县,内乡县有贫困村6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605户、39136人,如何帮助贫困人口快速脱贫成了当地工作的重心。抓产业、促就业、易地搬迁,一整套的组合拳奠定了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石。

1.产业带动,聚力脱贫促增收

走进内乡县余关镇黄楝村,村部、学校屋顶上安装的光伏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据介绍,这些光伏发电板产生的电能,纳入国家电网,正常天气日发电量在110度左右,全年可发电21000度左右,产生效益在2万元左右。这样的光伏发电板还将被装在卫生室、牛棚和贫困户的屋顶上,仅靠这一项,一年就可以为贫困户带来3000元的分成。

这只是内乡光伏产业扶贫的第一步,该县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县利用贫困户和村级公共屋顶或场地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力争每户每年除去各种运营维护费用后净增收不低于3000元,此举可惠及贫困户11815户37419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94.7%。

除了引进新型产业,内乡县还把支柱产业当作群众脱贫的抓手。核桃、油桃、茶叶、烟叶是内乡多年来的优势产业;草腐菌、金钗石斛是内乡近年来大力推广的特色产业。在灌涨镇魏庄村已发展金钗石斛2万平方米,今年延伸到夏馆镇湍源等5个贫困村,新建仿野生金钗石斛基地200亩,可带动6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灌涨镇刘营村在建成草腐菌种植大棚77座基础上,年底有望实现赵店、灌涨等乡镇发展种植大棚500个,可辐射带动15个贫困村、560余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产业进村,授人以渔。发展传统养殖业,鼓励贫困户养牛、养羊脱贫;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引导贫困户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山珍;推进电商扶贫,吸纳贫困户参与建设农村网店,产业扶贫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把群众带上了脱贫致富的快速通道。

2.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家门口上班,下班后十来分钟就能到家,不耽误侍奉老人、照顾孩子,这在许多打工族心中可望而不可即,如今他们的梦想变为现实。

7月28日,在内乡县灌涨镇杨集村仙鹤纸业切纸包装车间,流水线上忙碌而有序。43岁的杨春菊告诉记者:“在这儿上班,随来随干,不影响接送孩子,也不耽误种庄稼。一个月能拿1500元左右,比出门打工强多了!”该县仙鹤纸业在农村建设了9个切纸加工车间,将对知识、技能要求不高、劳动强度不大的车间搬到贫困村、建到贫困群众家门口,让负担重、走不出去务工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就地就业。目前,已有30个贫困村3100余名贫困户通过仙鹤纸业实现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下一步,该企业将实现贫困村加工点全覆盖。

牧原公司是全国标准化集中养猪企业,作为当地龙头企业,牧原公司发酵放大每个链条节点上的脱贫效应:7000人在该企业务工就业,优先聘用贫困家庭劳动力;建立有机蔬菜基地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沼气的安装和使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成立1500万元教育基金,助力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扶贫车间”的创建、龙头企业的帮带以及对返乡创业的帮扶,真正实现“门口就业一人,全家顺利脱贫”的目标。

3.易地搬迁,安居乐业新家园

余关镇黄楝村村民王廷会近日喜迁新居,他是内乡县压茬梯次搬迁工作的受益者之一。

解决贫困户住房是搬迁脱贫的首要任务。内乡县在脱贫工作中创新出“压茬搬迁、梯次推进”模式,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到社区、集镇或县城购买存量房,原房屋经评估作价给贫困户居住。这样化解了集中安置贫困户的难度,利用农村闲置房解决了民生问题,同时通过梯次搬迁转移了一批农户入镇、进城,消化了部分存量社区房、商品房,盘活了区域经济,可谓一举多得。

余关镇子育村村部北边的荒地上,一个规划整齐、设施完善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已于近日建成。子育村地处浅山丘陵区,自然条件较差,部分贫困户居住环境差、生活用水难、交通闭塞。为彻底改善贫困户住房现状,该村按照易地搬迁政策,在贫困户自愿搬迁基础上,进行集中安置,安置点占地面积2.5亩。按照“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易地搬迁政策统一规划、分类设计,集中建设2人50㎡、3人75㎡、4人100㎡、5人125㎡的四种独院户型,并配套健身广场、卫生室、贫困户屋顶及广场安装走廊式光伏发电板等公共基础设施,使贫困户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压茬搬迁和集中搬迁为贫困户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许多贫困户几代人的梦想得以实现,他们信心满满踏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