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农业园落户生态丽水

五颜六色的水果,青翠欲滴的蔬菜,整齐划一的大棚,平整笔直的机耕路,纵横交错的灌排水系……走进丽水市莲都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一幅流光滴翠的多彩画卷映入眼帘。

在2014年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项目的竞争立项陈述答辩会上,来自莲都的项目团队出人意料地夺得了总分冠军,成为2014年浙江省唯一入围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评审的“独苗项目”。3年3.45亿元的投资总额,创下了丽水市单个农业项目投资的历史之,令这个大型现代农业园充满了希望和无限的发展可能。

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便是“国字号”现代农业园的设计蓝图

3.29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中,新建2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而带动农民发展标准化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

3200亩生态资源涵养和优势特色种植功能区中,将建起设施蔬菜精品园、设施水果精品园和设施中药材精品园,示范推广物联网技术和国内外优秀的果蔬良种,拓展农业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事体验等功能,带动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绿色产业;

据统计,现代农业园区2014、2015年度共立项10个项目,总投资11305万元。目前,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蔬菜穴盘育苗产业化基地新建项目等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园区内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6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60个。

“莲都区将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养生农业、乡村旅游的文章做深、做细、做透,让乡村焕发活力、彰显魅力。”市委常委、区委书记葛学斌如是说。

在2014年莲都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建设启动后,园区内的丽水郎奇农家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顺势应时,提出了建设莲都区大规模的蔬菜育苗中心的设想。通过前期土地流转、治理等工作后,目前,该合作社已完成了200多亩土地面积的流转工作,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了拥有玻璃温室5578平方米、连栋大棚8960平方米、全自动蔬菜育苗播种的全新育苗中心,年育苗400多万株,年销售额达200万元以上。

类似于这样的“国字号”农业园在我市落地生根,为构建全市现代精品生态农业大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农业企业而言,这一高规格的平台所设置的入门门槛,也倒逼着自身的提档升级。大规模、工厂化的布局模式,精益求精的筛选,使全市遍地开花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中晋升出一支支精锐部队,他们按照国家标准着力打造的“农业工厂”,无疑将成为带动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集群。

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广兵在调研莲都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建设情况时指出,现代农业园区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田野处处展新貌,农业开发“钱景美”。截至今年6月底,莲都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实现总产值约4.5亿元,惠及23个行政村2.8万农民,实现人均增收约1000余元。“国字号”现代农业园正在碧湖平原迅速崛起。

特色园科技创新添“动力”

一条条清澈如镜的小溪,贯穿一垄垄由白色菌棒组成的农田;一处处葱郁浓茂的绿林翠竹,映衬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农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项目——龙泉市黑木耳特色园就坐落在这如画的青山绿水间。如今,该特色园不但成为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产业转型新途径、农民增收新引擎的典范,其做法、成效更是得到了国家农发办主任卢贵敏的高度评价,称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和成功范例。

2014年,龙泉市成功申报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龙泉市黑木耳特色园建设项目,并连续三年获得扶持。该项目重点推广以“一新三改”(引进筛选一个抗逆能力强、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新品种,改全露天栽培方式为设施栽培方式,改地面摊晒干制为架筛干制,改单链生产为循环生产)为核心的黑木耳集成配套技术,构建技术、加工、生产等体系为产业联动效应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龙泉市八都镇“稻耳轮作”黑木耳特色园生产基地,浙江芳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恒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翁家宝近几年一直带领技术团队绞尽脑汁搞创新:为节约土地资源,他们在大棚里搞“立体栽培”,每亩摆放量从8000袋提高到1.8万袋;为降低人力成本,研究出了“钢勾连挂”,3个人的活一个人就能干好;为减少病虫害、保证产品无农药残留,在菌棒下铺垫黑白膜+稻草;为提高产品质量,增设了“雾化节水喷灌”,通过喷灌调节干湿度;为防止产品污染,搭设了网状的“晾晒钢架”,使黑木耳干得快、品质好。这些创新技术,还通过电视、广播、现场会等形式,在全市黑木耳种植户中进行了培训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