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立体开发利用种植业的经济模式有哪些?

林地立体开发利用种植业的经济模式有哪些?林地开发有八种种植经济模式。

1.林药模式

我国的中草药多数都生长在森林内,其中很多具有耐阴的特性,甚至有的只能在庇阴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林药模式就是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阴的中药材。疏密有间的森林为林下间种中药材提供了贴近自然的空间,夏天能庇阴,冬天能保暖,还为偏阴性中药材提供了阴湿的环境。在林下种植中药材不仅可以提高林地的利用价值,还可以在田间抚育中药材的同时达到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状、增强肥力、抚育林分、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同时林下种植中药材可以缓解用地紧张、农林争地的矛盾,所以林药模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林药模式应当注意3个问题:第一,选定的中药材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应当选择耐瘠薄、耐干旱、耐草荒的粗生易长品种。第二, 大多数中药材在种植后的3~5年内不宜重茬。第三,优势发展当地已有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以保证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达标;而对于引进的外地中药材新品种,一定要先试种,待确认其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后方可在类似生态区域推广。

适宜林下栽种的药材,一般是喜湿耐阴的草本、藤本或灌木类植物。幼龄林郁闭度在0.5以下时,适宜栽培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芩、板蓝根、柴胡、 桔梗、瓜蒌、牡丹、芍药、知母、冬凌草、丹参、忽地笑等;当郁闭度在0.5以上时,适宜选择栽培耐阴的药用植物,主要有人参(东北地区林下栽培)、五味子、穿山龙、平贝、天麻,以及金银花、草珊瑚、刘寄奴、鸡血藤、两面针、横经席、蒲公英等。

2.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是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和利用食用菌生长喜阴、喜湿的特点。这些食用菌的菌源来自于森林, 林下种植则是使菌类回归到森林。而且,林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十分适合食用菌的生长,食用菌排出的二氧化碳、种植增加的温度和废料,又促进了森林的生长,实现林菌互相促进生长,实现植物链的良性循环。林下种植食用菌克服了夏季常规食用菌生产大棚内气温高、温度不易调节的问题。林菌模式的生产成本低,利用林荫大大降低了搭棚成本,一次搭棚可用3年,并可多茬轮种,投入成本相当于普通食用菌大棚生产的10010左右,产出效益高出普通食用菌大棚生产的20%。林下种植食用菌的生产周期短,从菌棒投放到收获完毕一般不超过3 个月,部分品种生长周期甚至只有1个半月,投资回收快,降低了投资风险,因此林下种植食用菌也适合全国广泛推广。

林下种植食用菌适宜造林密度较大、林内光线弱的阴湿环境。目前,可用于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20多种,在郁闭度较高的针叶林、阔叶林或者混交林内,可栽培种植黑木耳、鸡腿菇、香菇、平菇、茶树菇、姬菇、双孢菇等;南方郁闭度o.8以上的竹林内首推竹荪,其他食用菌如平菇、香菇、金针菇也可栽培。

3.林粮模式

林粮模式也称为林油模式或林农间作,是十分常见的林地立体开发模式, 主要有林粮单作、林菜间作和林油间作。一般在林下种植小麦、玉米、谷子、 花生、土豆、红薯和豆类等粮食作物。林下可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有益于提高林地收益,适合全国范围内推广。

“杨树+粮”是北方地区常用的林粮模式,如杨树林下种植小麦、玉米、 大豆、花生、棉花等,此外北方的核桃、枣树、板栗林下也可种植粮食作物。 南方常见的油茶林内可种植花生、大豆、魔芋等。果树林也可以开发林粮模式,如石榴林下种植绿豆和豌豆。绿化苗木的苗圃地在其幼龄期同样适合林下种植粮食作物,如玉米、小麦等。

4.林茶模式

林茶复合经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类典型的间作模式。林茶间作遮阴适度,调节茶园的光、温、水和大气状况,提高空气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改善茶园的小气候环境,并使茶园群落环境得到改善。林茶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降低茶叶粗纤维含量,使得茶叶柔嫩清香,提升茶叶品质;还可以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对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林茶间作还能净化空气,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夏季,林木能对茶树起到遮阴作用;冬季, 提高土温,减轻或防止茶树冻害;雨季能拦截径流,有利于蓄水保土;平日, 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养分损失。

林茶模式可选择在茶树林下种植粮食作物、果树等,或者在阔叶林内、 果林内种植茶树,以达到相辅相生的目的,如浙江和安徽一带的“茶+杨梅、 银杏、油茶”的模式及“核桃、青梅、阔叶林+茶”的模式。

5.林果模式

在林内郁闭度低于0.5,且林内株行距较大时可采用林果模式,如东北红松林下种植车厘子,杨树或经济林林下种植西瓜,尤其适合经济树种结果期前的林地利用。

6.林蔬模式

林蔬模式是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和蔬菜的需光性在林下种植蔬菜,如大白菜、辣椒、萝卜、菠菜、油菜等。这也是一种以短养长的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之一。一般来说,秋末在落叶树开始脱叶时将菜苗栽入林地,这时尚未脱落的树叶和树枝可以为菜苗遮光、降温、保湿,提高菜苗的成活率。菜苗刚成活,脱落的树叶则成为菜苗的有机肥料。冬季林中的自然温度较空地高2~ 3℃,落叶树的树杆和树枝可起遮霜、遮风、防寒的作用,使之安全过冬。这种林菜间作共生共荣、相互转化的模式,真正做到了林菜轮番长、人地两不闲。如在核桃和柿树林下种植油菜、辣椒、白菜、金丝瓜等。

7.林草模式

林草模式是一种长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模式,林业上常称为林草混交、林草间作,即在林下种植牧草或香草。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各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黑表草、鲁梅克斯等耐阴性牧草,一 年种3茬,可出售鲜、干饲草。如北京樱桃林下种植香草类植物(如西洋甘菊、茴香、薰衣草、迷迭香、百里香、香水花、神香草、马约兰花等),内蒙古葡萄和柠条林下种植紫花苜蓿。

8.林花模式

林内间距较大、郁闭度较低可以种植喜阳花卉,林内密度较大多以种植草本花卉为主,如宿根花卉。适宜林下种植的花卉有百合属、水仙类、白头翁、金莲花、石竹、芍药、玉簪、三叶草等。林下种植多用途的花卉经济效益显著,如北京杏树林下种植玫瑰,玫瑰可作为观赏花卉,同时玫瑰精油很受市场欢迎,亩8均纯收入可达到4500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