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一种高蛋白食品,老少皆宜,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大家喜爱。其具体的生长过程要经历出苗期、幼苗期、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
一、花生的生长过程
a、出苗期:
从花生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为发芽出苗期。发芽出苗期需要5—15天,具体出苗时间跟气温有关,春播花生出苗期长,可能需要8—15天,夏播花生出苗期则短很多,一般5—10天即可出苗。
这一时期花生的生长特点以生根、分枝、长叶等营养生长为主。花生种子发芽出苗后,应立即查苗以发现缺苗,根据缺苗情况及时进行补种或补苗。如果是地膜种植,则需要进行进行破膜出苗工作。如果是露天种植,则要防止发芽出苗期间大雨影响出苗,大雨过后要及时进行人工破土,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b、幼苗期:
从50%种子出苗到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为幼苗期。幼苗期一般在20—35天,具体时间因品种和种植季节差异比较大,春播幼苗期一般在25—35天,夏播幼苗期在20—25天,一些夏播早熟品种甚至只需要20天。
这一时期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为主,花芽开始分化,开始形成根瘤。幼苗期要保证水肥充足,尤其是氮肥要充足,促进根瘤形成和花芽分化。但也不能施肥过多,以免枝叶生长过盛,导致结果不足。同时要做好除草、防治烂根等疾病的工作。培育壮苗,促进第一、二对侧枝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花芽。
c、开花期:
自50%植株开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开花下针期在15—35天,根据种植季节和品种,差异很大,春播花生下针期在25—35天,夏播的则在15—20天,在花生开花期要细心地进行养护。
这一时期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根瘤大量形成,固氮能力增强。下针期要保证花生光照和肥水充足,以保证果针入土。期间注意防治烂苗和死苗,以及防止害虫。培土迎针,增施磷、钾、钙肥,提高固氮能力。
d、结荚期:
从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结荚期一般在20—40天,春播在30—40天,夏播在20—30天。这一时期生长特点是大批果针入土形成幼果或秕果,营养生长达到最盛期,水肥消耗量耗水量达到最盛。要保证水分充足,防治死苗和害虫。根外施肥防止早衰,促进荚果发育。
e、成熟期:
从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为饱果成熟期,简称饱果期。春播花生饱果期在40—50天,夏播则在30—40天。这一时期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日渐衰退,以生殖生长为主,根瘤停止固氮。这一时期可以根外施肥,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饱果率。应当注意适时采收,防止果实发芽。
二、花生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花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以及钙、磷、铁、硫胺素,棕榈酸、维生素A、B、C、E、K等多种营养物质,花生蛋白和大豆蛋白一样,极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吸收率高达90%左右。花生蛋白中含有十几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尤以赖氨酸含量最高。还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等。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些氨基酸可以促使脑细胞发育、提高儿童智力,增加记忆力,并能防止人的过早衰老。花生中的儿茶素,也具有很强的抗老化功能。所以,花生是不可多得的保健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大有好处。
花生不仅是一种高营养食品,而且是一味药用价值较高的保健良药。花生的种子、种衣、种壳和花生油等,都可作为药用。中医认为,花生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疟之功效。对于良、慢性肾炎、腹水、乳汁缺乏等症都有一定疗效。花生果的外壳含有木犀草素,可降低胆固醇。对高胆固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花生仁外面的红衣,由于其能对抗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缩短出血时间,所以是一味既可生血又可止血的良药。已被科研单位研制成功的止血宁,在用于治疗消化道、肺结核、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各种原因的外伤性出血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花生米的红衣还可预防神经炎、脚气病、干眼病、口唇炎等维生素B1B2缺乏症,所以吃花生米最好连衣一起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每日吃花生米数粒,长期食用可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