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成为干旱地区新的栽培模式

“旱作节水农业”是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应用节水保墒技术,采取防旱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2015年宁夏海原县在旱作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农技部门经过多年研究、推广的一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该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雨水富集叠加、保水保肥、增加地表温度,提高肥水利用率的效果。

总结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具有以下三方面优点:

一、雨水入渗叠加利用效果好

由于该技术采用了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全地面覆盖地膜后,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可使有限的降水、甚至是5mm以下的无效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的良好阻渗作用,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入渗到作物根部,变成有效降雨,大大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很好地解决了普通半覆盖种植降水滞留膜面的缺陷,集雨效果远优于平铺半覆盖方式。全膜双垄沟集雨效果非常明显。

二、土壤水分抑蒸作用强

由于地表完全覆盖地膜后,基本切断了土壤向大气的水分散失,使因棵间蒸发的无效水分散失降到了最低。同时,使土壤深层的水分加快向上移动,明显聚集在土壤表层,有效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2015年在海城镇的武塬村,于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测定分析土壤水分:双垄沟全覆盖处理,0-20㎝土层土壤水分,分别比平铺半覆盖增加2.2和3.3个百分点;20-40㎝土层水分,分别比普通平铺半覆盖增加2.1和1.7个百分点。

多年多点测定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全生育期0-20cm耕层土壤水分,要比普通半覆盖种植高出1.7-4.2个百分点。等于每亩多保蓄2.6-6.3m3水,相当于多降水3.9-9.4mm,保墒效应非常明显。因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具有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

三、太阳辐射增温快

地面覆盖地膜后,由于地膜的强透光性,可使土壤获得大量太阳辐射而升温,同时,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采取了全地面覆盖地膜和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一方面增大了地表表面积,增加了土壤的太阳辐射能,基本切断了水分向空间的气化消耗,从而阻止了太阳辐射能随水气的散失。因此,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温度。经测定:4-7月份玉米生长期,全膜双垄沟播种植,膜内土壤0-10cm土层日平均土温比露地高出3.5-4.8℃,比普通半覆盖高出1.5-1.8℃。增温效应明显。同时,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其特殊的垄、沟相间的曲面型地表,改变了太阳光线的反射角度,从而改善了植株下部的光照条件,增加了基部叶片的光照强度,有效提高了群体的光合作用。玉米苗期,由于太阳光线的多角度反射,使中午近地15cm空间的气温,比露地高出4.1℃,比普通半覆盖高出1.0℃。

通过对比试验示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干旱和半干旱区生产开辟了新的栽培模式,节水增效明显,对扩大半干旱区玉米及中晚熟作物品种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是海原县今后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重点推广的一个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