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稻区水稻手工插秧田化学除草防控技术

水稻手工插秧田是中国传统的插秧方式。而且手工插秧田化学除草剂的成本较低、杂草防除效果好。那在我国东北稻区水稻手工插秧田化学除草防控技术又有哪些呢?

东北稻区手工插秧化学除草技术

在黑龙江稻区,水稻手工插秧田主要杂草种群有稗草、稻稗、 三棱草、狼巴草、野慈姑、牛毛毡、雨久花、小茨藻、芦苇、眼子菜、匍茎剪股颖、假稻属(秕壳草)、萤蔺、泽泻和针蔺等。

在吉林稻区,水稻手工插秧田主要杂草种群有稗草、鸭舌草、 眼子菜、雨久花、牛毛毡、野慈姑、扁秆蔗草、萤蔺、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狼巴草、泽泻和假稻属(秕壳草)等。

在辽宁稻区,水稻手工插秧田主要杂草种群有稗草、长芒野稗、匍茎剪股颖、杂草稻、扁秆蔗草、萤蔺、疣草、眼子菜、雨久花、野慈姑、牛毛毡、水绵和苦草等。

该地区手工插秧田杂草化学防除常用技术是:

①移栽前一次性封闭灭草。在水稻移栽前2~3天,稻田灌水整平后呈泥水浑浊状态时用250克/升嗯草酮乳油1.5~1. 75升直接甩施,施药时保持田水层3~5厘米,施药后2天内尽量只灌不排。插秧时稻田水层应尽量自然落降或人工排降至3~5厘米深,排水时尽量不要搅动稻田水层,插秧后保持3~5厘米水层7 天以上,避免水层淹没稻苗心叶。

②在水稻移栽前和移栽后二次用药。插秧前水整地后第一次封闭灭草防除早生稗草,选择安全性高、防效好的除稗剂,如50% 四唑草胺(拜田净)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60~70毫升。施药时期,在移栽前5~7天,水整地后,水面静止,3~5厘米水层,用药土(沙)法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水5~7天。待水自然沉降花达水进行插秧。第二次用药,在移栽后10~15天,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选择杀稗剂与磺酰脲类除草剂(如一吡嘧磺隆、苄嘧磺隆、醚磺隆、乙氧磺隆)混用。如每公顷用30%莎稗磷(阿罗津、圣津特)乳油900~1050毫升,加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 300克或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5~210克;或每公顷用so%苯噻酰草胺可湿性粉剂900~1050克,加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300克或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5~210克;或每公顷用50%丙草胺乳油750~900克,加1096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300克或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5~210克。用药时期,在移栽后10~15天,采用药土法施药,施药时保持35 厘米水层,保水5~7天。

③防除大龄稗草。在稗草3~5叶期,每公顷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600~900克,加水300~450升,茎叶喷雾。施药前1天排水露草,施药后1-2天灌水入田,之后正常管理。二氯喹啉酸属激素类除草剂,用量大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施药时一 定要喷洒均匀,不要重复喷洒。.或在稗草2~5叶期,每公顷用2. 5%五氟磺草胺悬浮剂900~1050毫升,若稗草大于5叶期,则用2. 5%五氟磺草胺悬浮剂1200毫升,可兼防除阔叶类杂草、部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采用喷雾法施药。施药前排水,使杂草茎叶2/3以上露出水面,施药后1~3天内灌水,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

东北稻区手工插秧化学除草技术

④防除阔叶杂草及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在插秧后20~30天, 杂草3~5叶期,每公顷用480克/升灭草松水剂2 000~3 000毫升,做茎叶喷雾处理。施药前应将田水排干,使杂草全部露出水面,然后喷药于杂草茎叶上,用药后1~2天再灌水入田,正常管理。或在水稻分蘖末期,每公顷用13 262甲4氯钠盐水剂3 465~ 6 930毫升,排干田水使杂草植株露出水面,均匀喷雾,药后1~2 天再灌水入田,正常管理。

⑤防除匍茎剪股颖。在水稻旱整地前7~10天,每公顷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 750~6 750克,喷雾处理。或在水稻移栽后匍茎剪股颖植株25一厘米左右时,每公顷用10%氰氟草酯乳油600—900毫升,喷雾法施药。或用7.5%环苯草酮(泰穗)乳油每公顷675毫升,或用7. 5%环苯草酮乳油每公顷500毫升加25%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每公顷500克,喷雾法施药,现混现用。

⑥防除假稻属(秕壳草)。防除种子繁殖的假稻属(秕壳草)杂草:在水稻移栽前5-7天和插秧后15~20天二次用药,即在水稻移栽前5~7天,用30%莎稗磷乳油,或用50%四唑草胺乳油、或用50%丙草胺乳油,或用so%苯噻酰草胺乳油,封闭施药;然后在插秧后15~20天第二次用药,每公顷用90. 9%禾草敌乳油3 000~4 000毫升,药土法或喷雾法施药。

防除根茎繁殖的假稻属:在稗草5叶期左右,每公顷用5%嘧啶肟草醚乳油900~1050毫升,或用10%双草醚乳油300~ 375毫升,加专用助剂300毫升,喷雾法施药。施药前1 --2天排干田水或保持浅水层,使杂草充分露出水面,施药后2天灌水回田,保持5~7厘米水层5~7天,然后正常管理。

双草醚对粳稻品种较敏感,应在前1年通过农技员组织试验证明安全后方可推广使用。